昆山台协微创基地 | 昆山台协产学合作中心

昆山:从"学有所教"迈向"学有优教"
2014-09-30 10:04:06   来源:解放日报    点击:

昆山市教育局负责人说,“而我们的理想目标,是能够更进一步,从‘学有所教’迈向‘学有优教’,让所有昆山人都能够享受到优质的各类教育。”

今年9月1日开学,昆山陆家镇夏桥小学的孩子们一来到校园,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原本建筑面积不过6000平方米的校园,一下拓展到19000平方米。新校园里,风雨操场、室内篮球场、多媒体教室一应俱全;教室里,增添了多媒体播放器、广播、储物箱、烟雾探测器,连黑板都换成了最新的移动式。

孩子们欢呼雀跃,这所外来工子弟小学,如今已和昆山市区的公立重点小学没什么两样。

类似的变化,在新学期伊始,在昆山全市到处可见。数据显示,截止今年8月底,昆山全市已完成学校建设项目74个,竣工校舍面积93.7万平方米,投入资金39.2亿元,新增中小学、幼儿园学位59600多个。新教育资源、优质教育资源的不断增加与扩展,让广大学生与家长们着实欣喜。

“2013年,习总书记在阐述‘中国梦’时表示,‘应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昆山市教育局负责人说,“而我们的理想目标,是能够更进一步,从‘学有所教’迈向‘学有优教’,让所有昆山人都能够享受到优质的各类教育。”

均衡:更高水平的普及教育

数字是平淡枯燥的,但数字却往往能够最直观地反映,事物背后的深意。

学前三年教育普及率100%,义务教育普及率100%,高中普及率100%,高等教育入学率68%……

有关昆山教育的这一组数字,稍稍内行的人都会竖起拇指,昆山教育的相关指标,已达到世界发达国家的水准。

更令人惊讶的,还有当下昆山新建与更新校舍的力度和速度。

且不说,上文提到的从2011年至今,短短3年内已完成的74个学校建设项目,据介绍,仅目前,昆山全市在建学校项目还有24个,在建校舍面积37万平方米,计划投入资金15.4亿元。

不仅如此,为提高区、镇政府学校建设的积极性,市政府提出,对列入“十二五”建设计划,由区镇政府投资建设的校舍,按每平方米2000元的标准进行补助,截至上半年,累计已补助7.3亿元。

也就是说,在进行中的“十二五”期间,昆山仅在新建、扩建、改建校舍中的投入已高达61亿多元,已完成或计划完成的新校舍的总面积将达130万平方米。此外,从2011年以来,昆山已公开招聘新教师3230多名,平均每年招聘800余人。如此扩张的速度与力度,全国罕见。为何?

“教育,应为社会服务,更应与社会发展的步调保持一致。”昆山市教育局负责人告诉笔者,如今的昆山,正处于飞速扩张期,经济的快速发展,外来人口大量拥入,随迁子女对学校的需求水涨船高,“昆山目前的状况,是学校的建设还跟不上需求”。

一组数字可以看得出:近几年来,特别是自2010年放低外来工子女入学门槛后,昆山外来工适龄子女人数剧增。以义务教育阶段为例,2010年9月,全市共有学生65429人,其中外来工子女22383人,占34.21%;2014年9月,达到137182人,其中外来工子女84063人,占61.28%。

4年,义务教育阶段外来工子女净增61680人,年均增加15420人。教育资源紧缺,入园难、入学难的矛盾自然日渐突出。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教育公平的基本要求,便是保障公民依法享有受教育的权利,关键是机会公平。”《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明确指出了有关教育公平的重要意义。

因此,从2011年起,昆山市委、市政府先后实施了学校建设“双十工程”和“教育惠民工程”,巨大的投入,其核心内涵便是实现最大化、更高水平的普及教育,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好上学、上好学。

“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核心是实现人的现代化,而实现人的现代化的基础是教育现代化。近年来,我市每年新增新昆山人子女1万多人,关注新昆山人子女就学,不仅关系到这些孩子的未来,也关系到昆山的未来。解决好他们的教育问题,也关乎教育公平与和谐社会的构建。”教育局党委书记陆琪说。

均等:提供公平教育的机会

数量,解决的是基础的受教育权利问题,但要实现教育公平,并不仅于此。

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向农村地区、偏远地区倾斜,缩小教育差距,使每一个孩子都能得到优质的教育,是教育公平的更深刻内涵。

教育的均衡化,才能助推教育的现代化。为缩小城乡学校硬件上的差距,昆山将教育布局规划纳入全市城乡一体化总体规划,加快建园、建校步伐。

除上文提到的昆山陆家镇夏桥小学之外,千灯镇政府建成了专为外来工子女就学的千灯炎武小学,办学规模6轨36班设计,占地面积56亩,总建筑面积17225平方米。学校现有教学班31个,学生1575名,其中98%以上的学生来自于全国二十余个省、直辖市的“新昆山人”子女。

直接建设只是其一,为促进全市小学在城乡之间、校际之间、公办和民办之间均衡优质发展,满足人民群众“上好学”的需求,从2013年9月起,昆山教育局将全市54所小学组成了9个教育共同体,每个共同体由一所学校牵头,与其他4至6所学校结成对子,按照“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要求,将学校管理、老师教研、活动开展等“捆绑”在一起,让牵头学校带动共同体成员学校一起发展。据统计,实施教育共同体建设以来,共开展专题研讨、听课观摩、师资培训等活动70多次。

把优质学校与相对薄弱学校“捆绑”在一起,共同发展,使更多的普通学校迅速崛起。为此,昆山还制定了《昆山市义务教育学校轮岗交流方案》,从2012年9月起,选派优质学校骨干教师与挂钩学校或新建学校青年教师,开展为期一年的“置换式”轮岗交流。让优秀的老师直接参与普通学校的建设,实施3年来,共有69所义务教育学校参与教师轮岗交流,涉及骨干教师和青年教师近900人。

此外,为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昆山还采取了优质学校托管薄弱学校或新建学校的办法,放大优质教育资源,通过“名校带动、骨干支撑”,尽快缩小校际办学差距,力争让更多的孩子享受优质教育。三年来,共有12所学校实行委托管理,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在对“新昆山人”子女入学的问题上,昆山教育部门采取了“两条腿”走路的方式:在以公办吸纳为主的基础上,积极扶持9所外来工子女学校。

目前,“新昆山人”子女义务教育阶段在昆山公办学校就读的已达72.4%,来自五湖四海的孩子们,每天都和本地学生同在一个教室,平等地接受义务教育。

而对于在昆山居住不满年限的新昆山人子女,昆山建立了9所专门的外来工子女学校,昆山每年选派30名左右兼职督学和骨干教师,到外来工子弟学校开展支教工作,帮助外来工子弟学校提高管理水平;同时,制定并实施《外来工子弟学校教育发展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办法》,设立专项资金2000万元,扶持外来工子弟学校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师待遇,提升办学水平。

“只有通过教育现代化引领城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才能最终实现从‘学有所教’向‘学有优教’跨越。”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优质:一校一品的特色教育

在均衡、均等的教育基础上,对更高水平的优质教育需求,自然而来。

这其中,特色教育无疑成为昆山最突出的亮点。

近几年,昆山共有36名学生在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获奖,其中一等奖7名;17名学生获全国“宋庆龄少年儿童发明奖”,获奖数占全省的二分之一;56名学生被授予“中国少年科学院小院士”荣誉称号。昆山市青少年宫被授予“中国少年科学院科普教育示范基地”荣誉称号,4所学校被授予“江苏省科学教育特色学校”称号。近年来,昆山每年举办一次的全市性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每次都能吸引约10万多人次的学生参加,科技创新之余,昆山小朋友们的艺术“细胞”也不含糊。作为昆曲的发源地,从1991年昆山一中心小学创办第一个“小昆班”,到如今区镇全覆盖,多年来,市教育局始终坚持“从娃娃抓起”,不断推进“昆曲进校园”活动,依托“小昆班”培养“小梅花”工作成效显著。

一中心小学、石牌中心校、千灯中心校等学校,注重挖掘培养优秀的昆曲苗子,特意邀请上海、苏州等地的昆剧院专业老师对学员们进行培训指导。翻开“小昆班”的成绩单,不禁让人惊叹:“小昆班”学生数千名,50余名小演员成为上海、江苏等地戏曲学校的专业人才,获得小梅花“金花奖”等全国、省市各类文艺比赛奖项50余项,还曾应邀到日本、韩国、维也纳等地交流演出。

一枝独秀不是春,校园艺术教育的繁荣不仅体现在昆曲上,在全国第四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活动中,柏庐实验小学和市实验小学选送的舞蹈节目分获一、二等奖,夺得全国艺术表演类最高荣誉。昆山市中小学还在舞蹈、古筝、二胡、合唱等十几个艺术领域开设活动组,各校艺术氛围浓厚。

在昆山市“一校一品”办学理念的推动下,近年来,昆山中小学校的特色教育开展得有声有色。开发区实验小学手球运动、市一中心小学昆曲教育、市实验小学科技教育等,不仅在各类比赛中取得了不俗的成绩,更在校园里得到普及和推广。“一校一特色、校校有特色”的教育模式让昆山学生实现全面发展。

为实现更广泛、更高水平的素质教育,教师队伍的建设无疑是关键。

“教育现代化,首先需要教师现代化。”昆山市委书记管爱国曾如此寄语教育工作者,要以特有的人格魅力、学识魅力和卓有成效的工作赢得全社会的尊重,办好让学生留恋、让家长感激、让教师无悔的教育。

自2012年起,昆山启动了新教师培训培养工程,按照“系统培养、分段实施、名师引领、逐级提升”的要求,对教龄在3年内(含3年)的青年教师进行每月2次的集中培训,指导青年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掌握科学的教学方法。

对于骨干教师,以名师工作室、苏州市名师共同体学科基地、中青年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为载体,通过邀请专家培训、外出参观考察、组织各类研讨、开设展示课等方式,加快名教师、名校长培养步伐。近年来,全市共有16名教师出版个人专著,120多名教师在教育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1名教师获2014年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此外,据《苏州市姑苏人才计划实施细则》和《昆山市人民政府人才津贴实施细则》有关规定,积极引进高层次教育人才,三年来共引进省特级教师10人。

截至2014年9月,昆山已累计拥有全市累计拥有省特级教师20人、教授级中学高级教师2人、苏州市名校长名教师36人、学科学术带头人141人、昆山市名校长名教师61人、学科学术带头人767人。

“教育信息化、学校标准化、师资优质化,是促进义务教育内涵发展和质量提升的有效探索。”昆山市教育局局长褚志愿说。师资力量渐趋均衡,使昆山的特色学校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持续发展潜力雄厚,昆山“一校一特色、校校有特色”的素质教育格局,已然显现。

品牌:国际化中外合作办学典范

要说如今昆山教育的“金字招牌”,以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为目标的昆山杜克大学当仁不让。

8月20日,经过2年筹备建设的昆山杜克大学举行了首届开学典礼,迎来首批国内外师生,拉开了昆山杜克大学首个学年的序幕。

“昆山杜克大学将为所有学位学生提供跨国家不同校园的学习经历。”校长刘经南院士毫不掩饰自己对全新大学的定位与憧憬,“我们的目标,就是建立一所精英式、研究型、综合性和国际化的世界级大学。”

作为一所由美国杜克大学和武汉大学创办的中外合作大学,同时也是中美两国政府第五轮中美两国人文交流高层磋商联合成果中确立的重点支持项目。昆山杜克大学在之前长达七年的筹备中,已制定出相当完备的办学规划、课程设置与教育理念。

“昆山杜克大学与美国杜克大学紧密相连,所设置的专业与课程设置都经过了美国杜克大学学术委员会、专业委员会的讨论和审批,有的专业甚至经过了16个专业委员会批准后,方才设立。”刘经南介绍,目前学校第一期设置的三个研究生专业,即全球健康、医学物理与管理学,都是瞄准未来五年至十年,社会急需的热门专业人才需求。

更重要的是,昆山杜克大学的教学组织架构,打破了当前大学传统的面向学科、面向专业、面向职业的院系学术建构,直接以面向需求、面向问题、面向未来的方式,建立了若干跨学科、跨领域、跨行业的协同研究中心。

目前已建设完毕的全球健康研究中心,就是以当前面临的全球性非传统安全中的疾病威胁问题而设,主要以研究老年病、妇女儿童病、慢性病、传染病等,与此相关的疾病预防,健康药物、健康经济、健康环境政策等问题。“这些问题,当前正在全球性日渐突出,亟需专业性人才。而这,也真正体现了杜克大学‘知识服务于社会’与武汉大学‘求是拓新’的办学理念。”刘经南说,下一步,昆山杜克大学正在针对中国长三角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需求,策划建立环境管理与能源政策研究中心等。

全新的办学模式、突破性的办学理念,吸引了来自全球各地的优秀学子汇聚昆山。昆山杜克大学第一期学生,3个硕士专业共吸纳了42名新生,来自亚非欧美等11个不同国家,国际学生占了47%;其中,管理学专业同学于今年7月在美国杜克大学开始了授课学习,并将在明年元月回到昆山继续学业;此外,学校还接受了61名来自中国、美国、印度、坦桑尼亚等不同大学的本科第二校园国际化学习项目的交流生,在昆山进行一个学期的杜克大学通识博雅教育,感受世界顶尖高校本科培养的理念与方法。

“昆山杜克大学在中国以及世界因其在公共卫生学领域内丰富的国际资源而著名,革新的教学方式,如案例讨论、实地考察、案例展示、小组学习等,对于传统的中国大学学生来说都是很新颖的。我很幸运成为昆山杜克大学第一批入学学生。”参与第二校园国际化学习的北京大学学生哈拿提说。

“中国的教育资源丰富,但并不均衡,优秀的资源更加紧缺。”投身中国高教领域多年的刘经南院士,对当下中国高等教育的改革时有理性的思考,“中国应当更多尝试类似昆山杜克大学等中外合作办学的模式,丰富中国高等教育的资源与种类,为学子提供更多选择。同时,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世界一流的教育资源,足不出国也能留学的方式,对学生家庭更加经济,学生也能更快地适应,不失为一种更好的学习方式。”

在开学仪式上,常务副校长玛丽・布朗・布洛克指出,“今天的开学典礼很好地示范了我们将如何通过与师生的合作,共同打造一个国际化学习群体的传统与文化。我们期待能为全球高等教育的未来开创新的典范。”

“我对昆山杜克大学的未来,很有信心。”刘经南说。
 

相关热词搜索:昆山 教育

上一篇:昆山市发放首批海外高层次人才个税奖励
下一篇:昆山小伙网上订机票遭骗 警方快速追回66000元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