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山台协微创基地 | 昆山台协产学合作中心

开发区:龙头担当,共筑“昆山梦”
2016-01-27 10:07:08   来源:昆山日报    点击:

“十二五”期间,开发区综合实力在商务部关于国家级开发区评比中稳居前四。五年来,开发区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000亿元大关,增长21 2%。

核心提示:“十二五”期间,开发区综合实力在商务部关于国家级开发区评比中稳居前四。五年来,开发区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000亿元大关,增长21.2%。开发区以昆山九分之一的土地面积,贡献了全市60%的外资、70%的台资产出份额,完成了全市40%的地区生产总值、50%的工业产值以及80%的进出口总额。引进博士团队50多个,“千人计划”人才35名,各类产学研联合体200多家。累计投资约10多亿元。

 

“十二五”,开发区领跑“昆山之路”,风雨中再铸辉煌。

这五年,开发区经济社会发展稳中有进、稳中提质,综合实力继续走在国家级开发区前列;

这五年,开发区从一个以工业主导的产业园区,向产城人融合的综合型现代城市形态不断转变;

这五年,开发区坚持共建共享,让广大百姓充分享受发展成果,不断增强获得感、幸福感。

五年的跨越,每迈进一步,都在延伸“昆山之路”的里程;五年的拼搏,每攀登一个高点,都让“百强榜首”桂冠更加闪亮;五年的耕耘,每收获一粒果实,都成为共筑“昆山梦”的基石。

 

发展再攀高,支撑昆山稳居百强县榜首

刚刚过去的2015年,开发区创造出口420亿美元,支撑全市出口实现正增长,为外向型经济主导的昆山“十二五”收官画上一个圆满句号。

昆山以综合竞争力稳居全国百强县榜首,而开发区综合实力在商务部国家级开发区评比中已连续十多年位列前四。也许没有人对荣誉之下的指数进行过比较,但每一个昆山人都知道“昆山就是开发区,开发区就是昆山”这句话,叫响了二十多年。单就过去五年的发展来看,开发区稳中求进、稳中提质,经济总量早已迈上新台阶。五年来,开发区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000亿元大关,增长21.2%。开发区以昆山九分之一的土地面积,贡献了全市60%的外资、70%的台资产出份额,完成了全市40%的地区生产总值、50%的工业产值以及80%的进出口总额。“开发区”一词的内涵,已拓展延伸到全市每一寸土地。

然而,这五年并非一帆风顺,国内外复杂的发展形势、经济下行压力的影响,以及“8·2”事故的惨痛教训,一度让开发区风雨弥漫,困难重重。面对这一切,开发区人再次展现了勇于担当、敢于拼搏的精神,众志成城、风雨兼程,战胜了过去无法想象的困难,恢复了当年干事创业的激情。与此同时,开发区人也更加清楚地看到,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常态,传统的增长方式已经不可持续,产业链“低垂的果实”更是越来越少。面对这一切,开发区在全区范围内,掀起了转型升级创新发展的新浪潮。

五年来,开发区坚持深化改革、优化结构、科技引领、绿色增长、扩大开放,积极响应和参与经济结构调整、两岸合作深化、长三角区域合作等进程,加快功能提升、产业转型,集聚高新技术产业、高附加值服务业,推动质量和效益双提升。光电产业形成国内产业规模最大、技术水平最高的“原材料-装备-面板-模组-整机”的完整产业链,主导区聚集核心项目和配套项目30多个;智能终端产业迅速崛起,2015年智能手机产品超3000万台;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产值比重分别提高11和18.1个百分点,服务业增加值占比提高8.4个百分点;认定企业总部项目19家、扶持上市挂牌企业7家,分别占全市21%、15%;留创园成为全国唯一设在县级市的省部共建创业园,新增国家 “千人计划”人才37名,占全市38%;综保区获批电子产品返区维修试点,加工贸易转型步伐不断加快。

产城人融合,力推昆山迈向“现代大城”

一座城市,需要一种高度代言。位于娄江河畔的金鹰天地,高达251.8米,一个可以代言昆山的高度,并以120万平方米磅礴体量,刷新昆山商业体新标杆。

金鹰只是开发区产城融合跨越发展的缩影。置身高处向东望去,东部新城66平方公里的区域内,东西向的前进东路、同丰东路和南北向的洞庭湖路、东城大道把整个区域分成“井”字格局。在“井”字格局中,矗起了百米高楼数十幢;国际会展中心每年举办各类会展30多场;有功能,夏驾河“水之韵”建成湿地公园;有载体, 企业科技园建成面积50万平方米,数百家企业入驻,楼宇经济初显;有人气,以世茂广场为主体的城市综合体每月吸引 150万人次前来消费。一座现代化新城扑面而来。

城市新面貌,得益于发展新思路。“十二五”时期,开发区确立产城融合开发理念,坚持产业高端化、园区生态化、城区现代化目标,着力推进传统单一工业型园区向城市综合型园区转型,高标准建设了“九通一平”基础设施,形成以“一站(高铁昆山南站)、一江(娄江)、一带(夏驾河景观带)”为轴线的三大城市核心区及综合保税、金融服务、科技创新、光电产业四大功能区的城市空间格局。

经过五年发展,开发区新型工业化与城市化相互支撑、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得益彰,产城融合迈入由拉框架到强功能的建设新阶段。以中华商务区、中央商贸区和东部新城区为主体的新城初具规模;商务商贸、金融投资、总部基地、创意设计等新型业态加速集聚壮大;星级酒店、高档餐厅、大型超市、购物广场、生态公园等一批功能型项目正式运营;金融街一期、汇设计项目完成主体封顶,人才公寓、夏驾河商业中心相继竣工,城市功能强化逐渐成为推动地区经济转型发展的重要因素。功能相对完整、布局更趋合理、产城有机联动的城市新区初具规模。

从产城融合到产城人融合,虽然只是一字之差,但城市内涵却丰富了很多。开发区2000多家外资企业、数十万来自五湖四海的新市民,在这里就业、创业、生活,他们把这里当做自己的第二故乡、精神家园,因而也塑造了“和而不同”的园区文化,为迈向现代大城的昆山增添无限精彩。

民生更和谐,书写“幸福昆山”新篇章

刚刚过去的2015年,开发区总收入超千万元的村(社区)增至10个。春节前,开发区还将为广大居民送上沉甸甸的“新年红包”。去年顺利完成社区股份合作制改革的成果将与民共享。

发展的最终目的是让百姓过上幸福的日子,“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成为衡量改革发展含金量的一把重要标尺。
“十二五”期间,开发区大力实施动迁农民市民化、外来建设者融入和公共服务均等化“三大民生工程”,并重点实施以“增收工程”“保障工程”“安居工程”“幸福工程”为主体的四大社会建设工程,努力建成社会关系和谐、各种文化兼容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强的开放型和谐园区。

很多开发区居民发现,枕河而居的江南特色生活越来越有幸福感。阳澄湖水美景美,而位于开发区的夏驾河同样水清秀丽,其水质可与西部的阳澄湖、南部锦溪的河流一比高下,沿河而建的“水之韵”公园,更是成了附近居民的游乐园。开发区“一河一策”再造清流,比如小二河的改造,曾经的黑臭河如今水清、岸绿、景美,一派江南水乡特色。附近居民还惊喜地看到,鱼儿在河里游来游去,不由得感叹:小二河“复活”了。五年来,开发区新增绿地面积700万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达到43.9%;新建污水管网112公里,完成了30公里黑臭河道专项整治。

很多新市民发现,在开发区工作、生活,子女上学的选择更多了。新建的绣衣幼儿园,不仅扩大了规模,还装扮得像个小公园。台湾再兴教育去年并购星空艺术幼儿园,迈出与开发区深度合作的第一步。未来再兴教育还将完全复制台湾再兴的学制体系和教学系统,在开发区成立小学、初中和高中,进一步丰富完善开发区教育资源。开发区高级中学等高中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提升高考入学率,把一批批较高水平的毕业生送进高等院校。五年来,开发区投资10多亿元新建改建中小学校舍18万平方米,新增学校11所、学位1.63万个,办学条件明显改善。

去年9月13日,开发区创新举办首届篮球联赛,联赛吸引了“南亚电子”“丰田工业”“捷安特”等12支企业篮球队参加。五年来,开发区文体事业好戏连台,每年举办各类文体活动260余场,惠及居民、企业职工20万人次。全区5个街道均建成文体中心,25个社区设有文体活动场所,基本形成“十分钟文化圈”和“十分钟健身圈”。

 

 

 

 

相关热词搜索:开发区

上一篇:昆山发放创新券4600万元
下一篇:协同发展,崛起绿色智造新城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