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山台协微创基地 | 昆山台协产学合作中心

传统民风与党建文化共生、水乡特色与新农村生活共鸣
2017-10-11 10:28:00   来源:昆山日报    点击:

灯歇马桥村—— 在古今辉映中砥砺前行

“青砖小瓦马头墙,回廊挂落花格窗。”千灯镇歇马桥村深藏在苏沪边界太湖流域之中,由一条“龙形水系”贯穿南北,村落沿河呈带状空间布局,构成了江南水乡“水街相依、窄巷深弄”的传统风貌格局。

漫步在村内,粉墙黛瓦,环境整洁,石板路上时不时传来的村民闲聊欢笑声,给这个古村平添一份灵动。村委会主任顾彩红告诉记者,在这里,传统民风与党建文化共生、历史遗迹与村落景观共融、古村特色与当代生活共鸣,歇马桥村一直在古今辉映中砥砺前行。

打造党建“1+3”

传统民风与党建文化共生

今年8月,歇马桥村村委会组织了村里50多名党员参与晒家风家训书法及征文比赛,大大小小的书法作品或涉及尊祖宗、孝父母,或涉及和兄弟、训子弟等,既弘扬了传统美德,又彰显了时代精神。

这只是歇马桥村“党建+古风传承”的一个缩影。为着力打造以党组织为龙头、党员队伍为示范、群众积极参与的党建工作新模式,歇马桥村结合美丽村庄、和谐村庄建设,构建了“党建+古风传承”“党建+古道热肠”“党建+古村保护”的党建“1+3”工作机制,通过开展各项党建活动、会议等,抓好党员自身队伍建设,树立服务及榜样意识,传承良好风气。同时,村里还以邻里党建、强化典型激励、弘扬古风良俗等渠道营造古道热肠的良好氛围,提升村民的家庭美德、社会公德、职业道德水平。

“在‘党建+古村保护’方面,我们将全村分为制造加工、生活休闲、旅游观光、销售服务等4大功能网格区,把所有党员编入这4个网格内,负责承担所在网格的村落保护责任。”顾彩红告诉记者,村两委成员、党员带头,与群众一起成立了古村落保护义务巡防队,维护古村形象。

重塑古村风貌

历史遗迹与村落景观共融

2014年被列入第三批中国传统村落的歇马桥村以“新旧交融、重塑风貌”为改造目标,遵循“全面规划,分期实施,保护先行,旅游跟进”的原则,有步骤、分阶段地进行古村保护与旅游设施更新整治。

“过去和现在的歇马桥村是完全不能比的,环境面貌焕然一新,村民文明素养提高了,村里生活更舒适了。”68岁的赵元生在歇马桥村的老街经营一家理发店已有53年,见证了村子的发展,他告诉记者,村里的指示牌、公益广告等现代设施都添入了古典元素,房子也都是白墙黑瓦,将现代与古典很好地融合在一起。

据介绍,歇马桥村从建筑、公共服务设施、道路、绿化景观、环境卫生、市政设施等6个方面不断保护整治,并不断挖掘历史遗迹、民间文化资源,彰显古村落特色。如今,村里在保留古石板路、明清建筑、亭台楼阁等古建筑的同时,新建了牌楼、韩世忠纪念馆、村东果园等地标性建筑,让这个古村落充满了历史韵味和水乡风情。

丰富村民生活

水乡特色与新农村生活共鸣

每天下午,村委会的老年活动中心里都是热闹非凡,老人们围坐一起打牌聊天,分外开心;傍晚,村委会前的一片空地成为村里的“人气休闲场地”,不少村民集聚在这里跳广场舞……

据了解,歇马桥村户籍人口1545人,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约650人。为丰富村民生活,村委会特别开设了老年活动中心,设置棋牌室和放映厅供老人们休闲娱乐。“我每天都会来,和大家一起吹吹牛、打打牌,日子过得很充实。”70岁的村民杜志明说。

在广场舞火遍大街小巷的背景下,歇马桥村紧跟“潮流”,不仅积极组织广场舞活动,还成立了老年文艺团队,编排了《喜游古村歇马桥》《幸福万年长》等一系列富有江南水乡特色和反映古村新面貌的歌舞节目。顾彩红告诉记者,村内还建有门球场,受到众多老年人欢迎。“我们村老年门球队伍,前两天还参加了一场邀请赛呢。”顾彩红说。

(记者 蒋晨蕾)

链接

歇马桥村位于千灯镇石浦南郊,占地面积3.62平方公里,全村有13个自然村、26个村民小组、476户农户,曾先后获得江苏省文明村、江苏省水美乡村等荣誉,2014年被列入第三批中国传统村落,2016年被列入第四批中国美丽宜居乡村。

相关热词搜索:民风 水乡 传统

上一篇: 第三届昆曲小镇·重阳曲会27日~29日举办
下一篇:陆家浜鼓手与卸甲桥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