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山台协微创基地 | 昆山台协产学合作中心

淀山湖镇—— 让传统戏曲释放现代魅力
2017-11-13 10:10:20   来源:昆山日报    点击:

11月9日下午,国家一级演员、第二十七届中国戏剧梅花奖得主周雪峰戏曲艺术工作室正式启用。

11月9日下午,国家一级演员、第二十七届中国戏剧梅花奖得主周雪峰戏曲艺术工作室正式启用。这里不仅是他艺术创作之所,也是集宣传、展览、学习、演出于一体的综合性文化场所,更为淀山湖镇传承戏曲艺术、培养优秀戏曲人才、开展艺术交流搭建了重要平台。

文化,是一个地方的独特印记,更是一座城镇的根与魂。近年来,“中国民间艺术(戏曲)之乡”淀山湖镇紧紧围绕“文化亮镇、戏曲惠民”思路,从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基层文艺需求出发,用戏曲讲淀山湖故事,用戏曲传播淀山湖声音。

变“送”为“种”

打造居民精神家园

近日,一场戏曲专场让戏迷们听得如痴如醉。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配合字正腔圆的唱词,使台下戏迷深受感染,有些还不知不觉地跟着哼唱起来,掌声、笑声此起彼伏。

“一个月听一场戏,睡觉都舒坦。”在淀山湖镇,欣赏、参与戏曲艺术活动已经成为居民日常生活的一件大事。近年来,该镇在坚持为基层群众送去丰富文化大餐的同时,转变思路,变“送”文化为“种”文化,把公共文化惠民服务这项工程做深做活。

重阳节前夕,淀山湖镇文艺志愿者在康乐寿老年服务中心开展“情暖夕阳、文化志愿”公益活动,文艺志愿者精选了沪剧、锡剧等戏曲名段,与老人们共度快乐时光。该镇以“移动的舞台”戏曲巡演为特色项目,每月定期在社区、福利院开展小戏、折子戏专场,形成了在家门口看戏的新局面。

淀山湖镇不仅有驻点戏台演出活动,还有多场主题流动巡演,再加上各类公益志愿服务,使得淀山湖镇的文艺活动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局面。全镇七村一社区有自己的戏曲演出队,每年演出200余场,观众超过10万人次,极大地丰富了淀山湖镇群众的文化生活。

致力原创

老戏曲唱出新调子

金国荣是淀山湖镇文体站老站长。今年72岁的他,本可在家享天伦之乐,可他放不下对戏曲的痴迷,每天满怀激情地奔走在戏曲演绎路上。

如何让戏曲“老树开花”、保持旺盛的生命力?淀山湖人着实花了一番功夫。“当前,戏曲发展情况不容乐观,好剧本稀缺、传承人青黄不接,这些都是戏曲艺术发展的瓶颈。”淀山湖镇文体站站长林娟告诉记者。淀山湖镇高度重视戏曲的生存和发展,每年给予财政补贴,并以荣获“江苏省农村小戏小品创作基地”为契机,进一步激发文化工作的原创动力。

同时,淀山湖镇在人才梯队建设上实现新突破。湘蕾少儿戏曲班成立7年来,共在中国少儿戏曲小梅花荟萃比赛中摘得11朵金花。淀山湖镇文体站通过开办“浅水湾”戏曲课堂,促进戏曲演员成长。今年,该镇又强化了传统非遗文化的保护传承工作,将挖掘整理的历史典故搬上舞台。

通过努力,淀山湖镇不仅保持住了戏曲文化的传统特色,而且为戏曲文化注入了更多原创力。一大批顺应改革发展需要、刻画身边人身边事的现实题材作品被搬上舞台。它们中有反映国防建设的《走出浅水湾》,有反映农贸市场建设的《一只蹄髈》,还有一部讴歌苏南新农村发展的沪剧大戏正在积极筹备中,很快将与群众见面。

跨界融合

激活戏曲艺术生命力

作为文体站站长,林娟有一个设想,希望游客来到淀山湖,不仅能够通过游玩感受这座江南小镇的风情,最好能够停下脚步看场演出,领略这里不一样的文化底蕴。目前这一设想正在积极实施中。

当前,随着旅游业的蓬勃发展,文化和旅游呈现出多层次、多领域相互融合的发展势头。在这种趋势下,2017年,淀山湖镇把“破壳重生”文化提升工程作为文化建设发展的突破口,一方面抓自身原创力的突破和提升,另一方面切实做好文化工作的跨越式融合发展。

淀山湖镇积极推动戏曲文化与乡村旅游深度融合,打造戏韵文化游项目,把“六如墩——水边的村落”作为切入点,形成以“六如墩”为核心的旅游圈,发挥乡村古戏台作用,在展示淀山湖镇良好生态人文环境的同时,激活戏曲生命力。当前,一个“听得了戏、看得了景”的戏曲文化特色小镇正慢慢呈现。

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在淀山湖这个温润小镇,居民的热情支持,将激励戏曲工作者努力实现高水平戏曲传承和创造,共同迎来戏曲百花园“姹紫嫣红开遍”的盛景。(记者 张田)

相关热词搜索:淀山湖镇 戏曲 传统

上一篇:一往情深昆曲梦 百戏之祖青春情
下一篇:千灯的茶盘舞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