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山台协微创基地 | 昆山台协产学合作中心

丰富灿烂的史前文化
2013-11-30 11:53:49   来源:《文化昆山》    点击:

——赵陵山、姜里村文化遗址的发掘与展现

 

赵陵山遗址,位于昆山市张浦镇赵陵村,占地约1万平方米,1990、1991、1995年分别进行了3次考古发掘。姜里遗址,位于昆山市张浦镇姜里村附近,是在2008年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中发现的,2011年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2012年,对这两大遗址再次考古发掘,成果丰硕。

采用聚落考古理念和多学科合作方法

将张浦的史前文化推进了约1000年

赵陵山遗址,前3次发掘面积2000平方米。考古发现,文化堆积层厚9米,上层为春秋时代遗存,中层为良渚文化,下层为崧泽文化。共发现以良渚文化为主的墓葬94座。出土文物600余件,其中玉器200余件,石器130余件,陶器270余件。

姜里遗址,在2008年普查中确定的分布面积约25000平方米左右,其中文化层堆积厚约2米。主要分布在姜里潭东、西两岛上与潭的西北部。在地表采集到了印纹陶、夹砂陶等商周时期的文化遗存。2011年,在对遗址考古发掘时,重新确定面积为9万平方米,文化堆积从上至下依次为宋代、六朝、汉代、马桥文化、良渚文化、崧泽文化、马家浜文化。发现崧泽文化墓葬27座、良渚文化墓葬2座。发现了崧泽文化时期的土台、河道、池塘、水稻田等遗迹。出土文物100余件,其中墓葬出土随葬品85件;陶器有鼎、豆、罐、壶、杯等;玉器有玉璜、耳珰、三角形坠饰、玉管、玉环、玉珠等。

本次钻探和发掘,由江苏考古研究所、苏州考古研究所和昆山文管所联合进行。采用聚落考古的理念和多学科合作的方法,分别同北大文博学院、南师大地理科学学院、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科技史与科技考古系、社科院考古研究所实验中心等单位合作。进行了植硅石、饱粉分析,土壤定量浮选等科学鉴定,还请有关专家对遗址出土墓葬人骨的年龄与性别作了鉴定。

对赵陵山遗址,此前发掘仅限于中心土墩。此次钻探的范围扩大至以赵陵山遗址所在的赵陵村为中心,北至机场路以南,西至江浦路以东,东至赵陵村新修村委会大楼,南至村南稻田以南约150米处,普探面积约28万平方米。发现了围沟、墓葬区、生产区、居住区等功能分区,发现了11座崧泽文化时期墓葬,出土了铲形足带把鼎、圈足壶、觚形杯等众多器物。

本次对姜里遗址的发掘,主要在沿S形河道两岸布探方600平米,包括在东岳庙北面堤岸所布探方,合计发掘面积1200平方米左右。确定遗址范围西北至大直港及鱼塘,东至大娄港,南至后村村民住宅区。

姜里遗址发掘,发现文化堆积从下往上分别为马家浜(距今6000年前)、崧泽、良渚文化,代表了长江下游原始文化的发展序列。而且在同一遗址形成上下文化堆积,在长江下游三角洲地区除了草鞋山、绰墩遗址以外,仅见于此。此外,还发现了马桥、汉代、六朝以及宋代文化堆积,其中马家浜文化为张浦镇首次发现,反映姜里历史的源远流长和文化的连绵不断。

此前,已经确认赵陵山为约距今约5200年的良渚文化遗址。本次对姜里遗址的进一步考古发掘,至少将张浦的史前文化推进了大约1000年。

赵陵山遗址的价值得进一步肯定

姜里遗址的再次发掘有重大突破

1992年,赵陵山遗址被评为全国十大考古成果之一,并列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此次发掘,其价值得到进一步肯定,内涵得到进一步丰富。发现整个遗址范围内除土墩之外,普遍有唐宋、春秋战国、良渚及崧泽时期的地层堆积,其地表散落较多数量的青、白瓷残片,耕土上部为春秋时期的地层,厚度基本在40~60厘米,有印纹硬陶的残片,新石器时代的地层基本在地表120厘米以下,厚度30~100厘米不等。主要为良渚文化为主,有部分崧泽文化堆积。

对姜里遗址的再次考古和发掘,有新的突破。其主要收获:一是马家浜、崧泽、良渚文化三叠层的发现(见上),二是文化遗存丰富,三是史前聚落的初步揭示,四是文化遗物种类繁多。

发掘共发现文化遗存主要有马家浜、崧泽、良渚文化时期墓葬、房址、灰坑,马桥时期灰坑、汉代、六朝水井,六朝、宋代池塘、灰坑等。新石器时代墓葬44座,房址6座。

发现马家浜文化时期聚落,分作业区(即稻作农业区)、居住区以及墓葬区(苏州草鞋山遗址、昆山绰墩遗址发掘结果已证明);良渚文化时期房址分布在河道两岸,说明依河而居的江南水乡特色在距今5000多年前已开始形成。

发现马家浜文化晚期、崧泽文化早期与良渚文化早期堆积、崧泽文化晚期墓葬与良渚文化早期墓葬以及马家浜文化居住区、崧泽文化墓地边缘区与居住区等。为了解本地史前聚落形态、布局以及墓地与葬俗等提供了难能可贵的古实物资料。    

出土文化遗物包括陶、瓷、玉、石器近200件,其中墓葬出土100余件,其余为灰坑、水井、池塘以及地层内出土,磨刻有50齿牙的玉璜、蘑菇状的玉耳珰等为长江三角洲地区下游首次发现。

发现墓葬遗物陶器有杯、豆、罐、鼎、盉、甑、壶、盆、盘、碗、镯、纺轮等10多种器型,不少器物造型生动精美,如带有兽爪状把手的盉与觚形杯等。此外还发现玉璜、玉环、玉坠、玉耳珰、石斧、骨器等文物10余件。

专家认为,姜里遗址代表的是饭稻羮鱼的马家浜文化、内涵丰富的崧泽文化、小家“璧”玉的良渚文化、北南交融的马桥文化。

姜里遗址发现的6000年前马家浜文化时期的水稻田,以及相配套的蓄水坑、排水沟等水田灌溉系统,是继苏州工业园区草鞋山、昆山绰墩遗址之后再次发现的水稻田。水稻与水田灌溉系统的发现,证明长江下太湖流域,为中国稻作农业与栽培稻的发源地之一。发现马家浜时期的河道以及河道两旁的鹿骨,鹿角上有被切割加工的痕迹。出土的器物还有陶釜、炉条等炊煮、烧烤器皿等,展示了这一时期的生活方式。

姜里遗址崧泽文化堆积包括早期—晚期,距今月5900~5300年。崧泽文化直接沿袭了马家浜文化,遗址内不仅发现了水稻田,还发现了作为水田灌溉水源的池塘,并在一处遗址内同时发现不同文化时期的史前水田,迄今为止在国内还是首次发现,这为研究稻作农业与栽培稻的起源提供了重要的实物依据。

发现姜里遗址良渚文化为早期阶段。开始进入对偶家庭——出现小家,随葬有玉琮、玉璧以及一定数量的陶、石、玉器等,主要文化遗存有土台、房址、墓葬、灰坑等。同时用焚烧柴火“燎祭”,掩埋动物“奠基”,用琮、璧礼器“拜祭”,出现了原始宗教仪式的痕迹。

在姜里遗址中,良渚时期的墓葬共发现9座。其中有一座被单独埋葬在一处,墓坑形状不规则,墓主为一老年女性,周边堆满陶片。值得一提的是,这些陶片许多可以拼对完整,大多为瓮、罐、盆类大型器物,这种碎物葬形式在我国良渚文化时期的墓葬内也是首次发现。

专家认为:马桥文化相当于中原夏商时期,本地马桥文化为商代晚期阶段。姜里村与姜太公相关的传说,姜里潭还留有姜太公钓鱼的“太公墩”,姜里村有不少姜姓据说都是姜太公的后代。而在姜里遗址中,不仅发现有厚达40~50厘米的商周时期的文化堆积,发掘还揭示了马桥时期的灰坑、水井等遗址。在姜里遗址良渚文化遗存上,堆积有大致相当于商代晚期的马桥文化遗存。它们是否与姜太公有关,虽目前已无法考证,但传说与考古不能说纯粹是“巧合”。

总之,这两处遗址的发掘,对研究当时的社会生活和长江流域文明及中国文明起源,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

两大遗址展示丰富灿烂的史前文化

如何保护和开发利用成为讨论热点

姜里村地处昆山张浦镇西南郊,隶属张浦镇姜杭行政村,由原南巷村、中村、后村3个自然村合并形成,全村占地面积3.5平方公里。

姜里村历史悠久,人文底蕴深厚。据《康熙昆山县志》记载,明嘉靖(1522~1565)年间,姜里中村人赵宗谅取土墩下,忽得墓石一方,石上刻载备曰,府君姓姜氏,讳希业,字可大,吴中人也,其先祖辄唐中宗封扶阳郡王,其父守虞城县府,君即虞城长子,吴越年间(907~960)为观察巡官,后擢至秘书省,秘书郎。宋乾德六年(968)正月十五卒于姜里村之私邸,穴于祖宅西凤凰墩此。民国时期,政府开挖秘书郎墓,内有金印、铜镜、宝剑、玉折扇等随葬品,并有金童玉女殉葬各一人。后虽屡经盗挖,墓迹荡然无存,但影响极为深远。

姜里村有“太极水村”的美誉,自然风貌独特,道教文化资源丰厚:水中有岛,岛上有村,风景如画。有八百年的东岳庙、凤凰墩、阿娘塘、翁家坟、义渡、古戏台、响玲桥、姜里潭等历史遗存,姜里民歌也被列人了苏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姜里的水乡服饰、农耕稻作文化,水乡小吃多都独具特色。一年一度的“姜里庙会”已成为人们了解道教文化和当地民俗的一个窗口。

2012年,张浦镇张委发〔2012〕13号文件,“塑造特色 文化品牌”一项中,要求积极做好赵陵山、姜里遗址的保护发掘规划,推动赵陵姜里遗址公园建设和相关非物质文化遗产整理工作。张浦镇的AAA级旅游规划,也将姜里己纳入了其中。此次发掘展示的成果,对姜里村生态旅游业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姜杭村支部书记瞿桃林,对考古工作非常重视,多次亲临现场,配合文物部门开展工作。他对姜里村美好的前景充满信心。

在2012年12月29日举办的“张浦镇史前文化遗址考古座谈会”上,专家们对如何保护和利用这些文化成果、造福当地百姓展开了热烈讨论。

认为:目前,应通过各种手段,广泛宣传这里悠久的历史与深厚的文化底蕴,让后人、外人了解这些丰富灿烂的史前文化。使村民为之自豪,自发加以保护;使外人为之羡慕而频繁前来参观,瞻仰先人的文化。

姜里村总体规划的主题是“营造劳作和水村生活环境”,姜里村利用区位优势,将城市和乡村、古于今衔接起来,建设渔港船埠、传统作坊、果园果市、水乡庙会、养生福地等劳作与生活相融合的旅游生态村的设想,具有较强的现代意识。专家们建议:将9万平方米的遗址范围纳入村总体规划,建设一个遗址博物馆,保护和开发并用,增加旅游观光点,为村民谋利,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

在考古发掘过程中发现,赵陵山遗址目前虽保存较好,但整个遗址的周围被村庄、工厂占压。专家建议:当地政府,尤其是镇、村委,对赵陵山周边环境作进一步治理,并从“大遗址”保护角度,规划建设一处“赵陵山史迹公园”。

张浦6000年辉煌的史前文化,是昆山悠久历史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赵陵山和姜里史前文化的保护和任重而道远!

俞卫华  王华杰  杨汉生  叶  子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第一页
下一篇: 揭开神秘面纱——朱墓村遗址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