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山台协微创基地 | 昆山台协产学合作中心

昆山抢占创新驱动“制高点”
2017-08-03 14:02:23   来源:昆山日报    点击:

产业向中高端迈进,资源向高平台集聚

这是一个自主创新的时代,世界新技术革命大潮滚滚。

站在推进科技创新的风口上,昆山已瞄准了自己发力的方向:半导体技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大数据等,一项项前沿技术正在走进昆山、进入企业、变成产品。

谁能抢占科技创新的制高点,谁就能赢得优势、赢得未来。市委十三届三次全会提出,要突出重点、抓住关键,打好“聚力创新求突破”攻坚战。这为昆山今后发展进一步指明了方向、标注了路径。

创新驱动,浪潮澎湃,激荡转型升级新动能。

按下“快进键”

填补“短板”拉伸“产业链”

世硕电子8号门,集装箱运输车进进出出。8号门附近,正在紧锣密鼓施工的二期工程4栋建筑已全部封顶,进入装饰阶段。“二期两个厂将于今年10月量产,届时公司年产值将再增加200亿元。”世硕电子(昆山)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潘聪明说。

昆山以IT产业闻名、立市,因为创新,而变得愈加富强。

立足电子信息产业这片沃土,昆山紧盯具有核心技术地位、投资体量大的半导体项目。今年3月,总投资20亿元的澜起新型可控数据中心平台项目落户,预计到2020年销售收入可达100亿元、税收收入达10亿元。更重要的是,它将补上电子信息产业“缺芯”短板,推动电子信息产业从“有屏无芯”向“芯屏双强”的转型升级。

创新是填补薄弱环节的增强剂,是深挖潜力的掘进机。从“制造”到“创造”,再到“智造”,昆山当仁不让地站上了人工智能“风口”:机器人产业蓬勃发展,走进川崎、艾博,你会看到一台台机器人从生产线上“走下”;机器换人稳步推进,走进纬创资通、富士康,你会看到一台台机械手臂在生产线上“手舞足蹈”。

一张覆盖全市的机器人产业版图正在形成,一个以人工智能制造为主体的千亿级产业正在孕育。目前,全市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企业近300家,实现主营业务收入超300亿元。

创新是时代的脉搏,创新驱动是发展的潮流。今年3月,苏州瑞博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宣布,成功完成了2.7亿元的B轮私募融资。这意味着,通过“十年磨一剑”,昆山小核酸产业即将“亮剑”,半数以上企业实现社会资本引入,总估值逾百亿元。与此同时,10名国家“千人计划”专家在这里“安家”, 17个国家级科技项目正在被攻克。

纵观“昆山之路”发展历程,本质上就是不断推进开放发展、创新发展、转型发展的探索过程。当前,昆山按下创新“快进键”,新旧动能转换的脚步越来越快,全市高新技术产业、新兴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比重分别达47.6%和45.3%。

下好“先手棋”

“下一步”总是“快一步”

高端平台是投资环境的“放大器”、优质资源的“强磁场”。

如果将昆山比作一个舞台,昆山试验区就是舞台上最耀眼的明星。2016年11月1日,昆山综保区内企业扬皓光电开出全国综保区内销第一张增值税发票,这标志着海关特殊监管区域一般纳税人资格试点在昆山率先落地。

“改革种子”落地发芽,是昆山借助深化两岸产业合作试验区部省际联席会议平台,率先创意、率先提出、率先争取、率先突破的生动写照。目前,扬皓光电、龙飞光电等台企,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3.6亿元。同时利用昆山试验区双向借款优惠政策,双向借款业务累计金额达226亿元,为企业节约融资成本近4亿元。

“昆山试验”,正在展现两岸深度合作的更多内涵和精彩,为两岸产业合作不断提供新样本。

“不是项目和企业的简单集中,而是产业链间的互补联动,突出开放创新、协同创新和集成创新。”实践证明,推动转型升级创新发展,要善于借势发力。

资源再统筹,“熟地”精耕亦创新。阳澄湖科技园辐射区内,布局了以工业机器人和智能机器人为主的装备制造业,精心培育以小核酸为主的生物医药产业,整合运作传感器(北斗)产业园,优化提升软件产业园……阳澄湖科技园正释放出越来越强劲的创新驱动力。

一场演绎创新的大戏已悄然开启,有形载体和无形平台互补融合,创新资源与优质项目加快集聚:昆山深化两岸产业合作试验区力争在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申设、综合保税区功能完善、海峡两岸电子商务经济合作实验区建设等方面取得重大政策新突破;阳澄湖科技园将打造创新资源最丰富、创新平台最高端、创新环境最优越的科技研发核心区;开发区、高新区、花桥经济开发区着力打造特色创新集群,不断提升对全市发展的引领、支撑和带动作用。

站在高平台上,昆山谋求“下一步”,拔节速长、生机勃发,走向新一轮“聚变”。

打好“创新牌”

“试验田”变“万顷良田”

创新,就是要有创新思维、改革精神。

埋下改革创新的种子,待到抽枝散叶、枝繁叶茂,收获的是一片创新的丰产方。两年前,昆山顺势吹响实施“转型升级创新发展六年行动计划”的号角,做足做实“插柳成荫”“老树开花”“腾笼换鸟”三篇文章,巧解瓶颈制约之难题,收获“总量”与“质量”的双提升。

体制活,则创新强。市科技局先后制定《昆山市科技创新券实施管理办法》《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若干政策意见》等一项项“土政策”,覆盖面从初创企业一直到小有成绩的小巨人企业,企业研发周期缩短31.2%,产品的成品率提高15.4%,销售收入提高13.8%,劳动生产率提升21.7%。

昆山打破思维定式,集聚各种要素,走出一条符合自身实际的创新发展道路:

在人才方面,鼓励企业引进高端人才,出台《关于加快推进人才强市建设的若干措施(试行)》,给予最高5000万元项目资助;在技术方面,推动企业与大院大所进行对接,培育高端“创新源”,创建高知“朋友圈”;在资本方面,先后出台了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担保、科技人才企业贷款风险补偿、小微企业创新创业发展贷款、机器人产业及智能制造投贷联动基金等政策意见,为1200多家企业完成融资近50亿元。

有了创新的生态、创新的活力,创新的人才就会纷至沓来。目前,昆山集聚国家“千人计划”人才110人,人才资源总量35万人,人才贡献率达到47.2%,人才规模和质量均位居全省县级市前列。

创新孕育无限希望。市委十三届三次全会提出,紧扣“创新四问”要求,紧紧抓住事关昆山长远发展的重大项目、重要平台、重点事项,不断放大支撑昆山领先发展的区位优势、产业优势、服务优势,集中火力、靶向发力、持续用力,以重点工作带动全局工作、以关键突破打开整体局面,努力实现创新发展的突破性进展。

哪里有创新哪里就有活力,哪里有改革哪里就有生机。在新的历史征程中,昆山将砥砺前行、永不停息,依托自主创新的强大动力,继续演绎令世人惊叹的奇迹!

相关热词搜索:昆山 制高点

上一篇:市十七届人大常委会召开第五次会议
下一篇:海峡两岸(昆山)中秋灯会9月周庄亮灯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