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山台协微创基地 | 昆山台协产学合作中心

转方式调结构,打造发展升级版
2015-01-13 12:53:43   来源:昆山政府网    点击:

会上,昆山高新区、昆山旅游度假区、市委政法委、市台办等4家单位主要领导围绕“积极适应新常态,打造发展升级版,全力推动‘昆山之路’从头越”目标,就扎实推进今年工作作了表态。

中共昆山市委十二届八次全体(扩大)会议昨天召开。会上,昆山高新区、昆山旅游度假区、市委政法委、市台办等4家单位主要领导围绕“积极适应新常态,打造发展升级版,全力推动‘昆山之路’从头越”目标,就扎实推进今年工作作了表态发言。现将发言摘要刊登,敬请关注。

昆山高新区——

打造苏南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主阵地

2015年,昆山高新区将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根据本次全会要求,围绕“改革、创新”主旋律,切实做好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等各项工作,全力为“昆山之路”从头越作出新贡献。

一、以改革突破增创发展新优势。加快转变发展理念,积极抢抓发展机遇,推动体制机制再创新。一是抓好“三大机遇”。对接苏南自主创新示范区先行先试目标,探索培育新兴产业、集聚创新要素、提升创新能力、发展创新经济新路径;对接上海自贸区,突出政策研究、项目对接、制度创新,加快培育新兴产业、科技服务业;对接昆山试验区“再出发”,以机器人产业、国际健康产业为重点,深化“区对区”“园对园”合作及金融创新、冷链物流交流合作。二是谋划“三个突破”。以职能转变为突破口,厘清政府与市场边界,顺应行政审批改革,抓好培训部门和指导企业工作;以社会治理创新为突破口,探索社会综合治理途径和方法,为深化改革打好基础;以依法行政为突破口,提升法治意识和依法办事能力,着重完善安全环保管理长效机制和监管体系。三是推进“三个联动”。围绕“六项工程”的实施,纵深推进区镇联动工作,高起点启动基础设施建设联动,推动产业、道路、管网、生态、功能配套等全面对接。

二、以提升质效推动转型新跨越。坚持“以亩产论英雄”,综合考量投入、产出和效益,全力推动产业提质增效。一是提升现有产业质量。推进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延伸发展,深挖现有企业潜能,完善综保区(西区)功能设施。二是扩张新兴产业增量。引导企业资金投向先进制造业、新兴产业等领域,做强机器人及精密装备制造产业,筹建生物医药产业园。三是扩大服务业态总量。

三、以创新驱动激发内生新活力。突出创新主体培育、要素集聚,完善科技服务体系,做强“引种子、建苗圃、育森林”事业。一是增强企业竞争力。认定高新技术企业30家、研发机构30家、产学研联合体15个,专利申报超5000件、授权超2500件。二是夯实载体承载力。整合提升清华科技园、创业服务中心等创新载体功能,鼓励民营资本参与科技平台建设。三是壮大要素支撑力。新增国家“千人计划”人才10名,省、市“双创”人才和团队15个,新增高技能人才1300人。四是提升环境软实力。

市委政法委——

扎实推进平安昆山法治昆山建设

2015年,市委政法委将深入学习领会四中全会精神,认真总结我市平安法治建设的实践经验,深入分析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积极谋划、全面落实法治昆山建设的思路举措,为推进“昆山之路”从头越营造良好的平安法治环境。

一、突出“三个提升”,打造法治昆山建设新常态。一是提升政府公信力。切实提高政务公开的水平和质量,使各项决策更加符合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和公众意愿。出台行政执法部门法律顾问工作制度,严格实行基层干部任前法律考试制度。二是提升司法公信力。进一步深化阳光司法建设,坚持以公开促公正,以公正促公信。围绕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执法司法突出问题,着力健全立案和执行制度,完善法律援助等制度。积极应对司法体制改革,强化公正司法和规范执法,大力提升群众对司法公正的满意度,营造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检察权的良好氛围。三是提升全民法治信仰。把法治、道德、诚信教育有机结合,统筹推进法治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公民思想道德建设、社会诚信建设。

二、突出“三个依法”,探索基层治理法治化新路径。一是依法推进各类专项整治。进一步深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完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强化社区治安环境整治,充分发挥网格管理作用;加大“群租房”整治力度,着力消除因群租引发的治安、消防、环境、卫生等安全隐患。二是依法化解矛盾纠纷。健全矛盾纠纷排查机制,探索建立涉企、涉民生问题的指标预警机制;健全法律在维护群众权益、化解社会矛盾中的权威地位,加大涉法涉诉信访的化解力度;发挥群防群治作用,努力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三是依法推进基层长效治理。深化平安法治系列创建活动,提升各行业各领域的法治建设水平。

三、突出“三个注重”,构建法治建设推进新机制。一是注重发挥政法委在法治建设中的推进作用,健全完善法治建设推进体系。二是注重发挥政法队伍在法治建设中的关键作用,努力建设高素质的法治工作队伍。建立健全激励约束机制,增强政法干部队伍的生机和活力;强化对政法干警的教育,建立法律职业人员统一职前培训制度;推进法治专门队伍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建设。三是注重平安建设与法治建设的有机融合,不断完善平安法治建设的工作机制,做到同规划、同部署、同推进、同考评。

旅游度假区——

打造江南水乡休闲旅游首选目的地

2015年,旅游度假区将积极抢抓旅游业改革发展的各项机遇和政策利好,扎实推进区镇联动“六项工程”,不断完善“五个扎口”运作机制,突出抓好资源统筹、规划建设、项目引进、生态环境各项工作,努力打造江南水乡休闲旅游首选目的地。

一、以资源要素统筹为第一任务,共推区镇联动。进一步优化“四镇一中心”资源配置,努力实现资源利用更集约、产出效益更显著、内生活力更充沛。一是互联互通基础设施,做好整合、串联、提升文章,构建覆盖全区的“快旅慢游”路网框架。二是共建共享功能配套,做到集中布局、集约用地、集成功能,形成多板块、组团式功能配套体系,提升旅游承载能级。三是创新创优行政服务,完善提升报建服务中心功能,按照“多点受理、同区通办”试点网上审批业务,对四镇基本建设项目审批负好责任、把好关口。

二、以产业协同发展为第一目标,共促转型升级。突出质量效益导向,建立产业正面清单,提高项目准入标准,着力构建与度假区功能定位和资源禀赋相适应、相协调的综合产业体系。一是发展现代新兴产业。扎扎实实推进传统产业改造提升,深入做好昆山试验区第二次部省际联席会议关于支持两岸健康产业园建设政策的细化、配套、落地工作,推进两岸(昆山)国际健康产业园白莲湖核心区基础设施建设。二是培育休闲度假产业。力争2年内形成周庄、锦溪“水上游”雏形,拉长休闲度假产业链、提升旅游产品附加值。三是提升传统旅游产业。主动对接上海迪斯尼建成开放溢出效应;做深、做透、做细周庄、锦溪、千灯、巴城四个“中国第一”传统品牌;扎实做好历史风貌和乡村风情保护,用活态的江南水乡真正让城乡居民“记得住乡愁”。

三、以生态文明建设为第一追求,共护碧水蓝天。把自然生态资源作为旅游业发展根本依托,构建城镇生态平衡区与基本农田保护区之间的功能互补链,着力打造“全域生态”。一是优化发展空间布局,以土地利用方式转型倒逼产业结构调整和空间布局优化。二是提升整体生态品质,打造开放式、复合型、生态化旅游观光休闲带。三是严格生态环境保护,探索建立水体污染、土壤污染等联防联控机制,共同构筑区域生态环境安全防护体系。大力倡导绿色低碳旅游方式,动员群众参与文明建设,实现共建共享。

市台办——

以服务持续优化台资发展环境

2015年,市台办将以这次会议精神为指导,更加注重发挥好台办职能作用,致力于巩固和扩大昆山对台工作特色优势,进一步擦亮“昆山服务”金字招牌,坚定台商扎根昆山的信心决心,促进台企依法依规经营,争取更好发展。

一、着眼昆台产业对接,全力搭建两岸合作平台。一是搭建经贸交流平台,用丰富多元的载体平台推动昆台合作迈向更高层次、更宽领域。二是加快产业合作试点,以两岸电子商务合作试点得到国家各部委大力支持为机遇,积极推动台湾中小企业商品交易中心、两岸冷链物流产业合作试点城市建设运营等。三是打造特色产业基地,重点围绕两岸国际健康产业园建设,推动昆台两地在生物医药、节能环保等新兴领域开展全方位合作。

二、着眼提质增效升级,全力引导台企转型发展。一是完善专业辅导,提升与台湾电电公会合作专案功能,帮助企业调整产品结构和贸易结构,支持台资企业开展技术升级改造,协调解决台资企业在转型升级过程中遇到的各类困难,以收到“老树开花”的成效。二是加强政策落实,认真贯彻市委、市政府即将实施的“转型升级六年行动计划”,突出昆山试验区各项对台政策的研究、对接和落实,通过释放政策红利,重点促进台湾经贸团体在昆设立办事机构、鼓励台资大集团和高科技企业在昆设立总部、加快引进和培养高技能人才,推动台企转型升级。三是提升服务效能,强化责任担当理念,推动工作阵地往一线倾斜,矛盾问题在一线解决,服务网络在一线建立,妥善解决台商在招工、居住、子女就学等方面的后顾之忧,强化企业主体责任,有效促进台企依法依规生产经营,积极奉献社会公益,营造更好的发展环境。

三、着眼台商扎根发展,全力深化台商大陆精神家园建设。一是密切昆台交流往来,动态掌握昆山试验区政策功能、制度创新等方面的突破进展,实现与台湾产业、科技、文化、教育、旅游等相关机构团体的深度合作。二是促进青年人才交流,推动昆山两岸青年创业园加快形成,为两岸青年搭建交流融合、创新共赢的平台。三是塑造文化交流品牌,突出“海峡两岸(昆山)中秋灯会”的品牌效应,形成“元宵在台湾,中秋在昆山”的节庆氛围,进一步增强台商台胞对昆山“第二故乡”的认可感和满意度。 

相关热词搜索:升级版 结构 方式

上一篇:昆山杜克成世卫组织研究基地
下一篇:昆山市文化艺术中心获“鲁班奖”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