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山台协微创基地 | 昆山台协产学合作中心

两岸深度融合的“昆山试验”
2014-06-23 10:52:59   来源:昆山政府网    点击:

同享同一座城市,共建同一个家园。“昆山试验”,正在展现两岸深度合作的更多内涵和精彩。两岸深度融合的“昆山试验”——昆山试验区建设全媒体特别报道之一

图为欣欣向荣的昆山保税区

2013年2月3日,国务院批复同意设立昆山深化两岸产业合作试验区。截至今年6月20日,昆山试验区获批500天。500天来,市委市政府将其作为实现昆山新一轮发展的重大机遇,举全市之力加快建设进程,为推动两岸经济融合发展、丰富“两岸一家亲”内涵作出积极探索和先行示范。值此昆山试验区获批设立500天之际,在市发改委牵头、市委研究室指导下,本报从今日起推出昆山报业全媒体特别报道,即一组系列报道(3篇)、一组评论员文章(3篇)和一本特刊。

为进一步放大传播效果,我们首次启用“融媒体”互动报道矩阵,通过“昆报”(昆山日报)、“昆网”(中国昆山网)、“昆博”(本报官方微博)、“昆信”(本报官方微信)、“昆点”(昆山日报手机报和现代昆山APP)、“昆屏”(户外电子阅报屏),构建“六位一体”的跨平台、跨系统、跨终端全媒体特别报道,第一时间、信息共享,敬请关注。

4400多家台企在这里生根。

10万多名台商及眷属在这里生活。

900余种台湾商品每天在这里入市……

昆山,这座坐落于苏沪边界的小城,因为台商台企台胞而享誉海峡两岸。

500天前,一个全新“国字号”园区的设立,让这里再次为两岸聚焦。

去年2月3日,国务院正式批复同意设立昆山深化两岸产业合作试验区。这座中国改革开放的典型城市,又一次在她的发展史上绘上了一个闪光的坐标。

两岸经济深度融合之旅,从昆山出发。

深度合作,两岸树起“昆山风标”

打开昆山地图,4400多家台企星罗棋布,台商子女学校、台资职业学校、台资医院等配套齐全。国家级昆山开发区、高新区、综保区,省级花桥经济开发区、旅游度假区以及海峡两岸(昆山)商贸示范区,块块肥沃的试验田,只待转型升级的“金种子”布下。

国家战略,昆山试验。承载着推动两岸经济融合发展、转型发展使命的昆山深化两岸产业合作试验区,凝结着党中央和国务院的殷切期待。

根据国务院批复,昆山试验区将瞄准三大建设方向:两岸产业合作转型升级的先行先试区、两岸中小企业深度合作的重要载体、两岸交流合作模式创新的示范平台。

2013年12月,昆山试验区部省际联席会议第一次会议在北京召开,23个部委共聚一堂,就昆山试验区工作机制、各类平台建设、两岸服务业合作、金融开放创新、贸易便利化等方面达成共识,描绘出一幅两岸合作的宏伟新蓝图。

500天来,来自宏观层面的新政不断向昆山集聚:

国台办赋予昆山试验区人员一年多次赴台签注的便利措施,积极帮助做好宣传推介工作,昆山试验区成为第九届两岸经贸文化论坛、2013两岸企业家峰会关注的重点;

商务部积极推动将昆山对台合作的优势行业纳入ECFA后续协议商谈中先行先试;

人民银行同意在昆山试验区开展包括台资企业集团内部人民币跨境双向借款业务在内的跨境人民币业务试点;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给予昆山试验区设立“两岸人才合作试验区”等6条措施,支持昆山试验区在两岸人才交流合作与管理改革等方面先行先试;

工商总局支持在昆山试验区开展工商登记改革试点,放宽注册资本、市场主体住所登记条件,建立市场主体信用公示系统;

质检总局支持昆山申请设立针对高风险产品及特殊产品的检验检疫指定口岸,开辟农产品入关入境的绿色快速通道;

海关总署支持昆山试验区先行复制推广上海自贸区改革措施,批次进出、集中申报等一批新政已开始实施;

国家开发银行、中国银行总行分别与昆山市签订合作协议,给予昆山试验区金融创新合作先行先试、支持两岸产业合作重大项目建设等多方面支持;

江苏省政府也专门出台了31条政策措施,助推试验区发展。

海协会、海基会以及两岸企业家峰会也对昆山试验区建设给予高度重视,建立了沟通对接工作机制。企业家峰会金融合作小组帮助协调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进一步明确支持试验区金融创新的3方面新措施。

两岸的意愿和智慧,在昆山这块台资经济生机勃发的大地上汇集;两岸产业深度融合的创新试验,让昆山再次站上了一个发展的制高点。

融合创新,成就昆山“活力之城”

在昆山试验区设立不久,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获得国务院批复成立。

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对外开放,上海自贸区的建设给了昆山人无限的遐想空间。秉承“改革、开放、创新、责任、担当”理念,昆山人没有忧虑于自贸区的虹吸效应,而是主动对接,迅速接受自贸区的辐射,开展制度、政策创新,实现联动错位发展成为新的发力点。

首批金融新政率先在试验区落地,跨境人民币业务试点等金融政策在试验区试点,试验区内企业与台湾地区企业在企业集团内部可以开展人民币借贷业务,台湾地区金融机构在试验区内可以以人民币进行新设、增资、参股等直接投资活动。

一子激活全盘。

首笔两岸“通汇”业务在昆诞生。去年2月6日,中国银行台北分行收到纬创资通(昆山)有限公司通过中国银行昆山分行汇往其母公司的贸易项下人民币款项。

台企首次全面采用人民币结算跨境业务。去年3月中旬,高新区研华科技完成币制切换工作,成为在昆台企中首家全面采用人民币结算跨境业务的企业。

首家台湾银行在昆山设立支行。去年3月下旬,台湾彰化银行昆山分行获准筹建全面经营对公人民币业务;4月,彰化银行花桥支行获准筹建,成为台湾地区银行在大陆的首家支行。

首家台资商业保理公司成立。今年1月29日,昆山天雄商业保理有限公司获省商务厅批准设立,成为昆山首家商业保理公司。

截至今年5月底,昆山试验区已有200家台资企业集团开设人民币双向借款账户,双向借款规模达81亿元,为台资企业节约融资成本近2亿元。

利用金融新政,超过50家台资企业集团在昆山试验区设立或筹建大陆区域总部。

创新试验向各个领域推开。

突破土地、资源、环境等瓶颈制约的“区镇联动”战略在试验区全面实施,实现责权统一的省直管县和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稳步进行。

更多的“坚冰”在试验区被敲破。昆山的台资企业或台湾人士可以参与申报人才项目和资助计划;来自上海自贸区的区区货物快速流转与“集中预检验、分批核销放行”等通关模式引入试验区;国家级现代服务业综合试点、综保区开展全球维修业务试点和昆山试验区享受国家级开发区外资审批权限等纷纷落地试验区。

吴伯雄、江丙坤、萧万长、林中森、陈添枝等台湾政商学界人士都对昆山试验区及两岸产业合作寄予厚望。台商们认为,昆山试验区获批设立是大陆扩大改革开放的又一个信号,在当前产业转型、台商发展面临很大压力的背景下,大陆方面能有这样一个创新思维,令人钦佩。

同创同建,崛起台商“精神家园”

30年前,昆山自费建设开发区,走向改革开放前沿。

30年后,国务院批复在昆山设立“深化两岸产业合作试验区”。

30年间,昆山建起了一个个令同类城市无法比拟的园区载体和创新载体,“国字号”开发区由1个增加至4个,并拥有2个省级开发区——花桥经济开发区和昆山旅游度假区,建立了十大特色产业基地。

园区叠加和“昆山服务”的深入人心,让昆山连续多年成为台商“综合实力极力推荐城市”。目前,昆山已经是大陆台资最密集的地区之一,累计批准台资企业4400多家,总投资额500多亿美元。

5月下旬,台湾《天下》杂志公布了台湾2013年度制造业企业排行榜。在综合排名50强中,鸿海精密、奇美实业、正新橡胶等19家企业均在昆投资兴办企业,占比近四成;在制造业企业税后纯利润排行前50强中,在昆投资企业有15家。

产业深度合作,激起心灵相拥。

在昆山,大街小巷随处飘逸的“台湾味道”,让“小台北”变得名副其实;融进台湾精髓的教育、医疗,化解每一位台商最关心的生活问题;以“服务无止境、满意无终点”为核心的昆山“168服务”,努力化解每一位台商的工作难题;一处处台湾传统民俗文化场所,让“无根的兰花”,从此不再四处漂泊。

昆山积极行动,力求将这座台商的大陆“精神家园”建设得更加完美,满足台商更高层次、更宽领域的需要,让台商真正找到“人在故土,家在身边”的感觉。

2005年,昆山台商共同捐资1亿多元人民币,重建昆山慧聚寺引入妈祖文化,慧聚寺也因此成为华东地区首个以“闽台”风格规划建设的寺庙,带来了台湾传统民俗文化。

寻找两岸文化的认同,拥抱最深的归属感。去年5月,第二届海峡两岸(昆台)文化交流月活动揭开了新一轮昆台文化交流合作大幕,向台湾各界展示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多元融合”的昆山形象。

2013年9月,与台湾“元宵灯会”遥相呼应的昆山灯会品牌——海峡两岸(昆山)中秋灯会璀璨亮灯,成为昆台“合家欢”的大聚会,两岸文化艺术的精品展。一场场精彩的活动,一次次文化的碰撞,将台商大陆“精神家园”建设不断引向深入。

同享同一座城市,共建同一个家园。“昆山试验”,正在展现两岸深度合作的更多内涵和精彩。

敢于争第一、勇于创唯一,秉承着新“昆山精神”,昆山人正承担国家使命,勇毅笃行!这是我们的责任,更是城市的荣耀!

相关热词搜索:昆山 两岸 深度

上一篇:江苏省委副书记石泰峰兼任苏州市委书记 蒋宏坤卸任
下一篇:昆山形成五大“产业航母”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