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山台协微创基地 | 昆山台协产学合作中心

“叠加效应”助推昆台深度融合
2019-11-22 10:58:00   来源:昆山日报    点击:

“叠加效应”助推昆台深度融合
     11月4日,国务院台办、国家发展改革委经商中央组织部等20个部门出台《关于进一步促进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以下简称“26条措施”),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纪念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完善促进两岸交流合作、深化两岸融合发展、保障台湾同胞福祉的制度安排和政策措施,为台湾同胞台资企业提供更多“同等待遇”。

  昆台合作近30年来,累计注册台企超过5000家,10万名台商台胞在这里安居乐业。惠台新利好,进一步激发昆山深化两岸融合发展时代担当。近年来,昆山秉持“两岸一家亲”理念,以推进现代化建设试点为契机,深化落实“31条惠及台胞措施”,先行先试昆山试验区改革试点举措,实施昆台融合发展三年提升工程,全方位、多领域、深层次提升昆台融合发展水平,增强昆台产业深度融合,增进两岸同胞心灵契合。

  从“同等待遇”到“同城待遇”

  昆山践行惠台举措“接地气”

  人们耳熟能详的“168”“白加黑”“5+2”等服务理念,深受昆山台商认可。像这样践行惠台措施、服务台商发展的创新之举,在昆山还有很多。

  获批建设6年的昆山试验区,成为深化两岸融合和践行惠台举措的试验田。6年来,试验区部省际联席会议召开6次,议定97项政策措施,推动试验区在两岸产业合作、投资贸易、财税金融等领域开展了一系列试点,形成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改革经验。3年前在台企扬皓光电率先落地的综保区一般纳税人资格试点,至今已吸引23家企业参与,并享受到成本节约、通关提效以及扩大内销等多元利好。

  “31条惠及台胞措施”推出后,昆山率先推出“六个一批”,创新实施昆台融合发展“三年提升工程”,明确64项重点推进事项。同时,围绕投资经贸合作、金融改革创新、社会文化交流、台胞就业创业、在昆居住生活等五个方面出台“68条措施”,全面回应台商台胞实际需求和普遍关切,推动“同等待遇”落地落实,其中26条有着鲜明的昆山特色。目前,落实有案例或有实施细则的条款54条,落实面达79%。

  今年以来,昆山更是把台企融入全市高质量发展的“一盘棋”,响应台企政策诉求,出台《关于推动开放型经济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试行)》,着力破解台企在利润再投资、外贸结构再优化等方面缺少助推力的瓶颈。在“招商护商服务月”期间,召开11场现场座谈会,收集到友达光电、新至升塑胶电子等19家台企26个问题,并就8项共性问题开展专题研究,形成长效机制。推出《昆山市中美贸易摩擦应对专项措施》,从稳定经济社会发展、加快培育新增长点、优化营商环境三大方面提出22条举措,逐一比对对美出口数据,(下转A4版)(上接A1版)重点关注555家台资涉美出口企业,全面、准确研判形势。

  此次推出的“26条措施”,与“31条惠及台胞措施”“昆山68条措施”等一脉相承,而且含金量更大、受惠面更广,聚焦更多的经济社会发展热点,其中多条已在昆山率先实施。比如第1条有关台企创新载体建设的,昆山96家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中,台企占到14家;昆山45家省级智能车间中,台企占19家。今年7月,研华科技、世硕电子、纬新资通、友达光电4家台企入选国家绿色工厂名单。再比如第2条有关5G技术研发的,昆山淳华科技、研华科技、嘉联益等台企已用5G技术推动产品迭代。还有第6条有关台湾金融机构参与新型金融组织的,昆山中华开发国际租赁、汇昆融资租赁两家台资金融机构,截至9月底实现融资租赁资产总额分别达到2864万元和3.7亿元。

  从“项目合作”到“就地转型”

  推进两岸产业融合“深扎根”

  昆台合作起于产业,根基也在产业。随着融合发展的步伐进入“快车道”,昆台产业深度融合迈上了更高质量、更深层次、更广领域。

  昆台金融活水持续涌流。得益于跨境人民币业务的开展,今年上半年,累计281家台企办理借放款专用账户备案,190家台企发生双向借放款业务,金额达191.14亿元,为台企节约融资成本近10亿元。此外,彰化、富邦华一、兆丰3家台资银行落户昆山,两岸合资合作的产业基金、消费金融、商业保理、融资租赁等机构相继筹设、开展业务。昆山大力发展绿色金融,支持台资企业推进安全、环保技改升级,已有17家台企获得近亿元绿色金融贷款支持。

  昆台项目合作不断扎根。台郡集团在昆设立的淳华科技,从年产值2亿元的小公司发展成为年产值超50亿元的大型企业。今年10月,新设立的郡昆科技(苏州)有限公司将兴建5.5万平方米的现代化智能生产车间,用于5G高标准超细线路的LCP射频天线模块及无线充电模块的研发及生产。总投资120亿元的友达光电面板项目、总投资10亿美元的之奇美偏光片项目全面量产。神达电脑、正崴电子、正新橡胶等50余家台资企业设立总部或功能性机构。哈森商贸、优德精密等24家台资企业上市挂牌。今年以来,台企扎根昆山发展的势头依然强劲,1-9月新批台资项目124个。此外,欣兴电子投资1.5亿美元设立大陆区投资总部,世硕电子“高端智能产品全球维修中心”项目以及研达电脑“计算机、全球卫星导航及定位系统研发”项目签约,巨仲电子秉承“绿色工厂”概念,对塑料袋等物品进行细分处置和再利用率达100%。“龙灯化学”建立国家级研发中心,拥有近200项专利,独立起草8项国际标准。今年6月,继中华航空、立荣航空后,第3家台湾航空公司长荣航空入驻昆山航站楼,为往返两岸增加一个便利的航空出行通道。这些鲜活的案例,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践行着“26条措施”。

  昆台人才科创同频共振。去年12月,昆山率先颁发长三角首张跨区域通用通兑创新券,获得首张“创新券”的福立旺精密机电公司就是一家台资企业。凭借“创新券”,公司可直接购买上海科技服务资源。龙腾光电建立14年来,自主申请的各类专利数量超2000件,其中授权1400多件。捷安特与白俄罗斯国家科学院物理研究所、乌克兰国家科学院金属合金物理技术研究所合作,频繁引进科创团队和项目。同时,昆山支持台企开展联合孵化平台建设,探索“孵化+”双创模式,为台企开展环保、安全生产升级改造提供绿色金融政策支持;选定台湾51个技术士资格和17个技师资格作为比照认定的台湾职业资格,打通两岸人才职称通道;推出“台湾专项”计划,入选者可获最高300万元项目资助和最高100万元安家补贴。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昆台产业融合还向展会展览、现代农业、现代物流、电子竞技、智慧出行等多个领域进发。

  从“产业融合”到“心灵契合”

  台商“精神家园”建设“最有爱”

  心安之处是故乡。实现两岸同胞“同等待遇”,最切身的感受莫过于让台商台胞在这里安居乐业,享受这里的每一份关怀、每一缕阳光、每一处风景。

  “26条措施”第18条提到台胞购房资格,昆山已有100多名台籍人员缴存住房公积金,600多名台籍人员参保社会保险。第19条、第20条分别提到台湾文艺工作者研学、台胞申报文化奖项的内容,昆山当代昆剧院与台湾昆剧团已建立合作,引进台湾“中央大学”昆曲博物馆馆长洪惟助父子,跨越海峡携手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台湾著名漫画家林政德创作的《粉墨宝贝》连续荣获过第四届“江南十大创意团队”称号、江苏省优秀版权作品二等奖、苏州知识产权奖二等奖及昆山市优秀版权作品奖等多个奖项。

  解决台胞的小事,就是解决两岸融合的大事。平均每年有近千名台胞在昆换领驾驶证;台籍代表列席市人大、市政协会议;台胞凭居住证即可办理各类酒店、旅馆入住,高铁站设立台胞自助购票设备,医院开展台胞就诊绿色通道;台胞乘坐公交、办理旅游年卡与本地居民“同等待遇”;已有64人在昆获得临时行医资格;5家台企分获省、苏州五一劳动奖状,18人获各级劳模或五一劳动奖章,多名台胞获得荣誉市民称号。去年,昆山统筹安排台商子女352人就读小学和初中,协助64名台籍考生在昆山中考录取时加分投档,累计已有4200多人次在昆就读中小学和幼儿园。昆山在全国率先实施台湾职业资格比照认定,为首批29个职业符合认定条件的台湾人员直接发放职称证书。

  近年来,昆山通过品牌塑造,推动昆台文化相互交融。连续开展八届海峡两岸(昆台)文化交流月活动,高质量举办两岸(昆山)产业合作论坛,精心打造“元宵在台湾,中秋在昆山”品牌灯会、海峡两岸(昆山)马拉松赛等系列品牌活动。高标准建设慧聚广场等一批两岸交流特色载体,并获批成为国家级“海峡两岸交流基地”。依托项目运作,促进昆台教育医疗深度融合,建成华东台商子女学校、登云科技职业学院、康桥学校等一批台商投资学校,其中登云科技职业学院计划升格为职业本科学院;宗仁卿医院、禾丰口腔医院、悠仁综合门诊等一批台资医疗服务机构在昆稳步发展,乙类大型医用设备告知承诺制实施工作正在有序开展。

  同时,昆山还大力支持两岸青年就业创业,建成投运5个海峡两岸青年创业基地,其中昆山两岸青年创业园累计引进项目129个,评审通过49个,评审通过的项目中,台湾企业36个。专门出台鼓励台湾大学生来昆实习扶持政策,鼓励台湾青年来昆实习就业创业,自2016年起,连续4年累计组织500多名台湾大学生来昆参加暑期实践,其中部分与昆山企业签订了劳动合同。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深化工会改革 注入全新动力
下一篇:打造“昆山样本”贡献“昆山力量”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