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山台协微创基地 | 昆山台协产学合作中心

突破“天花板”,走活创新“一盘棋”
2018-12-13 11:33:00   来源:昆山日报    点击:

突破“天花板”,走活创新“一盘棋”

全国第一个自费创办开发区,创办全省第一家中外合资企业、第一家外商独资企业,设立全国第一个封关运作的出口加工区……昆山从自费开发起步,走出了一条举世瞩目的“昆山之路”,也正是源于永不停步的改革创新精神,才能不断开辟出昆山发展的新天地。

改革开放以来,昆山经济增长近1500倍,财政收入增长了1000多倍;以不到全国万分之一的土地,聚集了全国5.3‰的外资,创造了全国1.94%的进出口总额……昆山以解放思想为先导,发挥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以创新为动力,在前进中找到跨越发展、创新突围的路径。

■ 争取试点、结出硕果,变“不可能”为“可能”

改革开放以来,昆山凭着“第一个吃螃蟹”的精神,从一个典型的农业县跃升为全国县域经济发展领头羊。可以说,“昆山之路”的每一步跨越、每一次进步,无一不是“首创”。

重温走过的路,改革创新熠熠生辉。2013年2月3日,国务院批复同意设立昆山深化两岸产业合作试验区,赋予昆山对台合作先行先试的重要使命。五年多来,昆山深耕试验区建设,抒写了两岸融合发展样本:从试水“跨境贷”“双向借款”到设立两岸产业合作基金,金融创新不断突破;富士康加码、纬创增资、友达量产等项目引领,昆台经贸合作如火如荼。

“试验田”里树起两岸融合标杆,更多的“昆山试验”还在精彩上演。比如,昆山以制度创新为着力点,一般纳税人资格试点率先落地,15家试点企业累计实现保税货物进出口额64.48亿美元,增值税进项税金可抵扣额合计7.55亿元;在金融制度创新方面,以“跨境贷”“双向借款”为主的跨境人民币业务广泛开展,近300家企业办理台企集团成员借放款专用账户备案;186家企业发生“双向借款”245.4亿元,节约融资成本近8亿元。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昆山用全面深化改革这剂良方,将“自上而下”的顶层设计落地生根:昆山高新区2010年9月成为首家设在县级市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2014年入选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8+1”阵营;获批全国县级市首批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全国县级市首个科技部对台科技合作与交流基地,昆山开发区、高新区被认定为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园区……昆山勇蹚改革创新“深水区”,为高质量发展赢得先机。

在昆山,一颗颗改革的种子成长为发展的样本。昆山开发区、高新区、花桥经济开发区相继成立行政审批局,周市镇被纳入全省第二批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助力打造审批事项最少、办事效率最高、创新创业活力最强的区域。改革未有穷期,创新永在路上。昆山推动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各类要素集聚耦合、裂变,焕发出创新驱动发展的强劲动能。

■ 抢抓机遇、增创优势,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再提速”

背靠大树“乘好凉”,昆山跳出“又好又快”动人舞步。从上世纪80年代从上海请来“星期天工程师”到上海企业投资昆山,从民间潮涌到政府引导,从单向接轨到双向互动,从点上突破到全面对接,从承接辐射到协同创新……昆山主动对接上海,渐次深入,层层提升。

面对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这一重大机遇,昆山进一步强化机遇意识,积极参与一体化,有力推动一体化,以“昆山担当”推进“昆山探索”、贡献“昆山作为”。12月1日,昆山福立旺精密机电公司、上海114产学研服务平台共同接过首张“昆山—上海通用通兑科技创新券”。凭借“一张券”,昆山企业可直接购买上海科技服务资源,上海服务机构可直接在当地兑现昆山财政扶持资金,率先实现创新券跨区域使用、跨区域兑现,而且在科技服务内容、服务机构、服务流程、资金兑现四个方面实现互联互通。

“昆山—上海创新券突破了地域界限,让东部中心及其审核入库的上海优质机构更便捷地为昆山企业服务,加快技术要素在长三角的流动。”国家技术转移东部中心执行总裁颜明峰表示,希望“沪昆方案”在长三角复制推广,使“上海服务”助力更多企业的科技创新。

创新券政策的背后,源于近年来我市科技部门搭建创新大平台,助力企业创新攻坚、自主可控。

比如,我市落实仪器设备共享共用扶持政策,每年最高补助30万元的仪器使用费,实现各类科技创新服务在上海、昆山两地共享共用。依托毗邻上海的区位优势,从“接轨”变成“融入”,由“双城”转为“同城”,沪昆“同城效应”在日常点滴中日益显现。

面对新的战略机遇,全市上下“跳出昆山看昆山”,不断健全“4+2”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实践联盟、嘉昆太协同创新核心圈、青昆吴联动发展战略合作等,更高水平、更宽领域、更深层次承接进博会溢出效应,以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来助推高质量发展。

■ 找准痛点、化繁为简,绘出高质量发展“路线图”

每每提起科技企业发展,“融资难”都是一个无法回避的话题。昆山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科技金融服务体系,覆盖企业发展不同阶段,为科技型中小企业引入“金融活水”。

“资本”与“知识”碰撞,诞生了一个又一个奇迹。11月8日,昆山市知识产权运营交易平台正式揭牌上线,构建“线上+线下”互为支撑的知识产权运营服务新模式,让更多专利技术“变现”、让更多科技成果“放光”。同时,平台还推出首款科技金融产品“昆知贷”,为符合条件的企业提供最高500万元的贷款支持,最大限度解决企业的融资难问题。

面对“繁”与“简”的命题,我市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激发创新发展的“活”。今年以来,市科技局在充分调查研究、对标找差基础上,制定和实施“加快创新转型推进高质量发展13项行动”,进一步促进创新链、产业链与市场需求有机衔接,推动创新活力加快释放、科技成果高效转化,绘出科技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路线图”。

“创新是第一动力,只有敢于创新、勇于变革,才能突破世界经济发展瓶颈。”近年来,我市出台《昆山市“转型升级创新发展六年行动计划”实施意见》《关于加快创新转型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财政扶持若干意见》等创新扶持政策,仅2017年,全市财政科技投入占财政总支出比重7.96%,大中型工业企业和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企业研发机构建有率达98%。

“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当前,昆山吹响科创号角,拿出当年自费建设昆山开发区的精神和魄力,全力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国家一流产业科创中心,目的就是要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带来的重大机遇,更加主动融入长三角乃至全球科创体系,在定位布局、体系建设、政策创新、环境营造、体制机制改革等方面积极探索实践,打造创新要素不断集聚、创新主体充分活跃、创新动力全面迸发的科创之城。

“没有创新就没有未来,只有创新才能赢得未来。” 回望来处,是为了抵达更远的远方。开窗眺望,水阔行舟,我们有理由期待,昆山将谱出更精彩的创新发展乐章。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顾卫英的昆曲情缘
下一篇:融合,开启百姓幸福之门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