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山台协微创基地 | 昆山台协产学合作中心

咬定目标,绘就富民美丽画卷
2017-10-11 10:05:00   来源:昆山日报    点击:

践行富民优先,促进多元增收,实施精准扶贫

制定出台《关于进一步落实“聚焦富民补短板”的工作意见》,充分结合昆山实际,探索研究富民增收路径;发放城乡居民创业小额贷款,完善创业创新和就业服务体系,扩大城乡居民收入来源,促进多元增收;完善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实施精准扶贫……瞄准富民补短板目标,我市“靶向发力”、精准施策,绘就了一张覆盖城乡的富民美丽画卷,形成了全社会共谋发展、共同致富的浓厚氛围。

多元增收,百姓生活更殷实

聚焦富民,不断提高广大老百姓的富裕程度和生活质量,是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核心要义。五年来,我市一步一个脚印,在富民道路上不断探索前行。

聚焦富民,主战场在农村。为此,我市将“三农”问题作为富民工作的重中之重,向深化农村改革要“红利”,不断提升现代农业发展水平,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面提升农业质量和效益。依托丰富的文化优势与旅游资源,我市积极做好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文章。阳澄湖大闸蟹、巴城葡萄、淀山湖黄桃等地产特色农产品借着互联网销往全国各地,打响了品牌,卖出了好价钱;大力发展都市特色农业和民宿经济,乡村旅游业蓬勃发展起来,淀山湖镇六如墩村、张浦镇姜里村、周庄镇三珠浜村等村庄自然禀赋优越、生态环境优美、历史文化底蕴优厚,吸引了一批批游客纷至沓来,感受田野乡趣,为农民增收提供了新增长点。

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是促进富民增收、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手段。多年来,我市顺应民生需求新变化,瞄准富民坐标,以村强带动民富,鼓励村级集体经济抱团联合发展、异地发展,推动城乡经济齐头并进、阔步前行。截至去年底,我市发展培育出村集体经济总收入超千万村36个,超500万村115个,全市村级集体经济总收入达到12.6亿元,村均达到750万元。村级经济发展有方向、有动力,带动了一方百姓共同增收致富。

就业创业,激活富民潜能

就业是富民之基,也是居民收入最主要的来源。我市积极鼓励城乡居民充分就业,通过经济政策与就业政策的双重鼓励,我市就业形势持续向好,形成“人人关心就业、人人支持就业、人人参与就业”的局面,以创业带动就业的环境进一步优化。

每年暑假是高校毕业生求职就业高峰期。为帮助高校毕业生顺利就业,今年,我市人社部门组织各区镇百余名未就业的毕业生开展培训,帮助他们找准职业定位,转变就业观念,提升求职竞争力、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实现就业。近年来,我市高度重视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人员、农村劳动力等重点群体的就业问题,在促进就业方面积极探索和实践,加大就业专项资金投入力度。为了实现“好就业、就好业”,我市人社等部门主动服务,针对下岗失业人员、农村转移就业劳动力和外来务工人员,组织再就业技能培训,帮助再就业人员拓展就业范围,提升就业质量。统计数据显示,近五年来,全市新增就业15.16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保持在3%以内;昆山籍高校毕业生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5%以上;全市城乡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2.5万人,发放各类社保补贴4.1亿元 。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时代,人人都有一颗澎湃的创业心。在鼓励城乡居民创业致富过程中,我市主动作为,一方面降低创业门槛,积极落实税收优惠政策,做好引导工作;另一方面为创业者开辟金融通路,通过小额贷款的有力支持,为创业者“扶上马,送一程”, 仅去年,我市就为2341户城乡创业者发放小额贷款3.05亿元。据了解,为了更好激励创业者的“精气神”,今年我市小额贷款又出新政,以往我市城乡创业居民申请“初创型”或“成长型”小额贷款,贷满3次就不能再续贷了,但从今年开始,又增设了“过渡型”和“发展型”两个贷款种类,进一步放大小额贷款的政策优势和扶持力度。

精准扶贫,政策阳光普照城乡

家住娄邑新村的退休老人戴敏华(化名)心里一直有一个挥之不去的“阴影”,小儿子患有二级残疾,孙女还在读大学,儿子一家就靠他们老夫妻的退休工资生活。

 今年年初,社区工作人员给老人带去的一个消息让她热泪盈眶:在社区的帮助下,小儿子的低保边缘申请批下来了,每月可享受1050元的低保边缘救助金及120元重残护理补贴。多年的“心病”终于解除了,戴敏华老人哭了又笑了!

让政策“阳光”照进困难家庭,为他们扫去阴霾,带去光明希望。近年来,我市坚持底线民生思维,以济困帮扶为己任,贯彻落实好《关于精准帮扶因病因残困难人员实施意见》,实现更大力度、更有温度的帮扶。将因病因残致贫以及因突发重病致困的家庭及人员列为帮扶对象,通过实施持续精准帮扶,确保帮扶对象家庭负担持续减轻、经济收入持续增加、社会关爱持续感受、脱贫成效持续巩固,增强困难群众脱贫致富的信心勇气,在全社会营造互帮共助的文明风尚。

让社会发展的每一步惠及全体百姓,是经济发展的最终目的,也是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基础。在奔向全面小康的道路上,不让任何一个人掉队。在提升人民生活水平的过程中,我市始终关注困难群众的希望和诉求。今年,我市在城乡全面推进“救急难”工作,低保标准从每月810元提高到875元,出台《昆山市临时救助实施细则》,受理临时救助6092人次,发放临时救助金434万元。向城乡低保及低保边缘户发放干股红利,城镇低保户每户获赠富民合作社干股2万元,每年可获干股红利1600元;城乡低保边缘户每户获赠富民合作社干股1万元,每年可获干股红利800元;向低保及低保边缘户发放党员关爱金,低保户每年1500元,低保边缘户每年1000元,并享受医疗救助,水、电、数字电视费部分减免优惠。一项项帮扶政策落地有声,让困难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和幸福感。

聚焦富民,功在千秋。踏上新的征程,我市将始终坚持问题导向、富民优先,让人民群众得到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共同感受城市发展“温度”和幸福“质感”。

(记者 张 欢)

 

相关热词搜索:画卷 目标

上一篇:全国综合实力千强镇前100名同时发布,玉山镇位列千强镇第一
下一篇:昆山工业经济发展量质齐升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