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山台协微创基地 | 昆山台协产学合作中心

“法治基石”铺路“乡村振兴”
2019-04-22 15:50:00   来源:昆山日报    点击:

“法治基石”铺路“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法治先行,平安、稳定、有序的乡村发展环境是乡村振兴战略顺利推行的基础。

近年来,我市在社会治理中把“精准”二字作为工作的主题词和关键点,围绕影响基层平安稳定的重点突出问题,以项目化逐项推进,努力推动各项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群众安全感达到97.5%。

“党的十九大报告不但提出‘坚持全面依法治国’,还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求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具体来说,就是要加强平安乡村、法治乡村建设,让乡村秩序井然,处处体现公平正义,让乡村百姓安居乐业。”市委政法委相关负责人说。

现代科技守护乡村平安

加强技防设施建设,是守护平安乡村的关键举措。

位于周市镇的鑫茂社区是一个典型的农村拆迁社区,这里集中安置了周市镇7个村和2个社区的居民。“像我们这样的拆迁社区,老龄人口比例高,出租户也比较多,安全管理难度大。怎么解决这些问题?在全市的统一部署下,我们发动群众力量,加强硬件设施建设,构建了‘人防+技防’的治安监管一张网,化解了很多难题。”鑫茂社区党支部书记朱琴说。

实现技防全覆盖后,鑫茂社区的社会治安明显好转。去年10月,社区保安在监控视频中看到一户人家冒出浓烟,立即通知正在巡查的网格员赶赴现场,并拨打119报警,同时呼叫微型消防站人员火速赶去,在消防员未到之前就及时将火扑灭;去年12月,一位居民的宠物狗丢失了,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来到网格联动站查看监控,最终寻回爱犬;今年4月17日,社区保洁阿姨不慎丢失了刚发的工资,在社区工作人员的帮助下,通过小区监控,最终找到了丢失的钱财。“小区摄像头多了,住在这里感觉心里很踏实。”社区居民纷纷表示。

在推进全市小区技防设施提升工程中,像鑫茂社区这样的新建小区都加大了技防、物防、人防建设的投入,社区内主要入口、重点区域都设置了高清红外监控,并将视频接入网格化联动工作站,实现了实时视频巡查,一旦发现问题,社区工作人员会及时通知社区民警和网格员前往处置,真正做到了问题发现全覆盖,无死角,对社会治理中的苗头性问题和安全隐患及时处置在萌芽状态。

模式创新化解乡村矛盾

乡村是最基本的社会治理单元。去年以来,我市不断创新基层治理模式,全力打造“枫桥经验”昆山模式,努力实现矛盾不上交。

位于淀山湖镇的淀山湖花园是当地重点动迁安置小区之一,然而小区物业的服务水平却与居民的生活需求存在差距,随之而来的矛盾纠纷也日益凸显。最终,小区业主与物业、开发商等之间的矛盾分歧,以听证的形式摆到当地“公众评判庭”接受评议,让小区业主共同对存在的问题进行评判,真正做到公开透明。“公众评判庭”发挥小区居民的能动性和积极性,献计献策,最终使得各方达成一致,化解了长期积压的矛盾纠纷。“公众评判庭”以公开、公平、公正的方式解决群众诉求,让百姓有效参与和评判矛盾纠纷,目前已经在全市多个区镇推广,得到了越来越多群众的认可和支持。

除了淀山湖的“公众评判庭”,还有周庄的“吃讲茶”、周市的“百姓议事庭”等,这些特色品牌调解模式,为老百姓搭建了一个个公平对话、评论析理的平台,大大提升了基层矛盾纠纷化解的速度和效率。

网格化联动助力乡村治理

3月23日,千灯镇大潭村厍里自然村两户邻近村民因房屋翻建影响道路通行引发矛盾纠纷。

 网格长得知情况后,会同镇建管所、村道德评判团调解员一起,通过情理法的劝说和调解,最终邻里双方对重新规划的通行道路方案达成一致意见,握手言和。这是昆山推进全市社会治理网格化建设、积极探索“一驱三联动”乡村社会治理举措的一个缩影。

探索网格化管理助推乡村振兴,昆山所有区镇、城市管理办事处全部建成网格化联动分中心,324个村(社区)全部建成网格化联动工作站,形成“网格+网络”“线上+线下”双巡查工作新模式。网格化联动机制实现了“721”的前端治理目标,即70%以上的事件都能在村(社区)解决,不到20%的事件通过上报区镇、城市管理办事处或部门解决,不到10%的事件通过市级平台解决。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昆山FC收获主场四连胜
下一篇:昆山荣获推进高质量发展先进县(市区)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