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山台协微创基地 | 昆山台协产学合作中心

“接轨”变“融入”,“双城”变“同城”
2017-09-26 10:01:00   来源:昆山日报    点击:

昆山和上海地缘相近,实现了多层次、宽领域、全方位对接合作

乘坐11号线直达迪士尼参加狂欢派对,驾驶电动分时租赁汽车轻松往返沪昆,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上海专家坐诊服务……昆山和上海的距离变得如此之近、关系变得如此之亲,“不是上海,就在上海”从一句响亮口号化为了生动实践。

昆山作为江苏对接上海的桥头堡,始终致力于做足做深做透“融入上海、配套上海、服务上海”这篇文章,通过近年来的努力,沪昆从“接轨”走向“融入”,两者实现了多层次、宽领域、全方位对接合作,“同城效应”日益显现。

■ 一条轻轨,实现“同城生活”

每天上午8点10分,代秋梦都会乘坐从上海方向驶来的轨交11号线准时抵达花桥兆丰路站。伴随着轨交“滴滴滴”的开门声,代秋梦跟随着人潮刷卡出站,步行五六分钟便达到目的地——苏州中德宏泰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11号线开通后,不用担心路上堵车,每月还省下了不少汽油钱,早晨7点50分从嘉定新城上车,28分钟就能抵达公司,快捷又实惠。”代秋梦说,在他们公司,有很多同事和她一样,11号线成为他们每天上下班的代步工具。

昆山和上海地缘相近,交通便利,高速公路、高速铁路、城际铁路连通,加上2013年10月16日全国首条跨省运营轨交——上海轨交11号线花桥延伸段正式开通,为两地互通又增添了快捷出行的方式。

近年来,沪昆两地立体交通网络不断完善,两地共同规划的主要对接道路已增至17条,连接“苏州、昆山、上海”三地的S1轨道交通线路正在规划设计中,公共交通卡实现了“一卡通”,可以在沪昆两地租借的电动汽车分时租赁项目在花桥试水……交通上的便利,让两地人在生活、就业等观念上发生了很大改变,上海人在花桥、花桥人去上海,已经是再平常不过的事情。伴随着交通的日趋便捷,两地人的工作生活版图也随之交融在一起。

■ 对接上海,沪昆同频共振

昆山与上海,相邻相接,是协同发展的合作伙伴。在新一轮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上海成为高端科技创新资源的“集散地”,有着庞大的人才圈、资源圈,而且拥有顶尖的科技圈、创新圈。“融入上海、配套上海、服务上海”,成为昆山谋求发展、激发创新动力的必然选择。

为了更好“牵手”上海,昆山制定了一整套对接、互动计划:在创新发展方面,重点主攻上海高校及科研院所的产学研合作项目,如我市工研院引进上海114产学研协同创新服务平台,帮助企业与大院大所进行技术对接;在现代服务业方面,重点主攻总部经济,目前昆山已形成了恩斯克、建大投资、统实投资、沪士电子等总部集群,全市拥有投资总部、研发总部、运营总部、销售总部等各类总部企业超百家,数量居全省同类城市前列;在制造业方面,重点主攻高端制造业扩产项目;在旅游产业方面,则重点主攻上海迪士尼乐园相关配套项目。

学习上海经验,昆山综保区一般纳税人资格试点率先落地,复制12项上海自贸区海关创新举措,推动区内企业更好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好孩子集团每年研发500多个新产品和新技术,依托临近上海的区位优势及科创优势,在虹桥商务区开展零售人员、电商人才培训;昆山推行对外贸易经营者备案或外商投资企业备案和检验检疫原产地签证企业备案的“两证合一”,实现多种备案一次申报、合一办理……近年来,通过不断做精做深做透对接上海这篇文章,我市从自身产业需求出发,跳出旧框框,逐渐从承接上海产业外溢向培育服务创新能力转变,形成两地同频共振、互动发展的模式。

作为江苏对接上海的桥头堡,沿沪,没有哪个地区比花桥更直接、更便利。“未来,花桥将协同上海虹桥经济技术开发区、张江高科技园区、漕河泾新兴技术开发区等园区的产业资源,通过产业园中园、专项领域合作及股权激励等手段,在产业转移、园区管理、资本运作等方面加快探索。”花桥招商部门负责人说。

■ 美丽“后花园”,生态“一盘棋”

8月18日傍晚,暑热已渐渐消退,晚风习习,在位于周庄镇的香村·祁庄七间房水乡田居内,一场名为“我的香村音乐盒”的庭院音乐晚会正在举行。香村·祁庄是一个距离上海80公里、走高速1小时以内便可到达的宁静小村庄。那一晚,许多上海游客慕名而来,一同参加了这场有口琴、口哨、风铃、吉他、古筝、原创民谣歌曲的纳凉晚会,度过一个美好的夏夜。

昆山旅游资源丰富,有灵秀婉约的南部水乡古镇,有盛产大闸蟹的阳澄湖景区,还有国家级湿地公园——天福国家湿地公园等。每逢节假日,很多上海游客都会驱车而来,在昆山放松心情、享受生活,昆山俨然就是大上海的一个“后花园”,一片可以共享的生态福地。

昆山与上海版图连接,一衣带水。近年来,两地政府和居民携手并进,从区域共治逐渐走向环境共保和生态共育。早在2007年,上海就作出在淀山湖水源保护区执行最严格的环保标准,建立与周边省、市协同治理的长效机制;2015年,又将淀山湖湖区划入生态保护红线一级保护区;2016年则提出“五违四必”,以区域环境“一盘棋”统筹综合整治。昆山也高度关注淀山湖水环境治理工作,通过“两减六治三提升”专项行动、河长制管理、淀山湖水域实施水生生物增殖放流等举措,不断提升水域生态环境,让泽被沪昆两地的淀山湖水永远碧波荡漾。

在天福生态园里当一天快乐的农夫,去一趟周庄古镇感受江南韵味,或是在淀山湖六如墩的民宿里住上一晚,听听大自然的鸟鸣蝉声……作为“后花园”的昆山,有着许多让上海人向往的生态资源和宜居环境,而上海也有昆山产业发展需要的资源、人才和平台。昆沪两地交相辉映,相得益彰,不断在交融发展中激荡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相关热词搜索:双城 同城

上一篇:昆台融合,心安之处天地宽
下一篇:建银中民医疗(昆山)基金落户高新区,目标总规模25亿元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