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山台协微创基地 | 昆山台协产学合作中心

让“昆山之路”越走越宽广
2014-07-31 22:12:21   来源:昆山日报    点击:

让“昆山之路”越走越宽广 ——中共昆山市委十二届七次全体(扩大)会议交流发言摘登

 昆山开发区企业科技园

昨天召开的中共昆山市委十二届七次全体(扩大)会议回顾总结了上半年工作,研究部署了下半年及今后一个阶段改革发展任务。会上,昆山开发区、市委组织部、花桥经济开发区、市发改委、锦溪镇等5家单位主要领导就扎实推进今年下半年工作作了表态发言,现将发言摘要刊登。

市委组织部——

从严务实推动实践活动开展

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我市82家参学单位活动有力有序开展,氛围浓厚,作风转变成效初显。接下来,市委组织部将针对“四风”突出问题,把整改落实、建章立制摆在更为突出的位置,始终坚持高标准、严要求、重落实,既打好攻坚战,又打好持久战,以作风建设的扎实成效取信于民。

1.增强政治责任,抓好面上指导。我们将进一步增强政治责任感,以好的作风、严的要求、实的办法推进活动,确保善始善终、善作善成。认真抓好面上工作指导,组织各区镇各单位以市委常委会专题民主生活会为标杆,确立更高标准,落实更严要求,确保民主生活会和组织生活会开出高质量、取得好效果。民主生活会后,我们将继续一环接着一环抓,以教育实践活动为带动,全面加强党的建设。

2.突出问题导向,抓好整改落实。我们将进一步突出问题导向,加强统筹谋划、组织推动、整体调度,对确定的专项整治任务,出重拳、下猛药,力争定一件改一件、改一件成一件。一是根据群众意见建议、民主生活会上查摆出的问题和通报会后各方面提出的意见建议,进一步强化整改措施,做到整改有目标、推进有措施、落实有责任、完成有时限。二是按照“准、狠、韧”的要求,突出整改重点,做到不解决问题不罢手、不达目标不收兵。三是坚持开门整改,让群众监督活动过程、评价活动成果,积极回应并认真解决活动中出现的问题。

3.着眼常态长效,抓好建章立制。针对听取到的意见、查摆出的问题,把立足当前与着眼长远、顶层设计与底层创新、制度制定与制度执行有机结合起来,及时建立健全作风建设的务实管用制度,从体制机制上堵住滋生不正之风的漏洞。一方面,本着“行得通、指导力强、能长期管用”的原则,组织指导各级各单位认真开展制度的“废、改、立”,努力形成科学规范、公平公正、富有效率、便于监督的体制机制。另一方面,加强监督管理,强化制度执行力,加大对违反制度行为的惩戒力度,坚持一手立规矩、一手抓落实,使践行群众路线成为党员干部长期的自觉行动。

市发改委——

深化改革 助推转型

下半年,市发改委将紧紧围绕昆山试验区建设、经济转型升级、体制机制创新,攻坚克难,务实奋进,不断激发改革创新活力,增创转型发展新优势。

1.聚焦聚神聚力推进昆山试验区建设。一是坚定不移把昆山试验区作为我市深化改革开放、促进转型升级的重要战略性平台。二是加强政策研究,深化对试验区战略定位的系统研究,对试验区的功能定位、发展方向、重点领域、体制机制创新等进行再梳理、再细化、再研究。三是主动对接上海自贸区,推动在思路理念、制度创新、功能载体、产业项目、组织机构等方面实现对接。四是继续推进“政策争取专案化、落地实施项目化”。

2.不断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创新。一是深入推进区镇联动发展。实行项目化推进,并列入年终考核内容。二是持续推进简政放权。将权限内的企业投资项目核准、备案权限全部下放至各区,确保相关手续在区内“一站式”办理。三是继续优化项目审批服务。建立健全项目信息化统一管理机制,加强事中事后监管服务。

3.全力推进转型升级重点工作。一是狠抓重大项目建设。针对年初确定的80个重大产业项目,全面落实项目专员制,力争年内实现开工率、投资完成率“双过百”目标。二是推动现代服务业加速发展。全面落实今年出台的加快服务业发展政策意见,充分放大政策效应。三是创新拓展金融服务功能。发挥金融生态环境建设联席会议机制作用,建设投融资服务中心,力争9月份试运行。四是推动企业多渠道上市。加快建立拟上市、挂牌企业动态数据库,力争年内新增上市挂牌企业6~8家。

4.优化提升服务发展水平。一是强化要素保供。加快实施智慧卫生、智慧交通、智慧政务、宏观经济数据库、“智慧昆山”市民公共服务平台等5个重点项目。二是启动“十三五”规划编制。全面开展规划前期调研工作,年底形成“十三五”发展基本思路。三是加大对上争取力度。谋划、储备一批重大产业项目,确保全年获国家、省各类项目资金超2亿元。四是着力提升机关服务水平。结合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进一步擦亮“服务快线”品牌。

昆山开发区——

再造区域发展新优势

下半年,昆山开发区将围绕“提升效率、增强效能、提高效益、彰显效果”总要求,深入推进“六项工程”,进一步谋求改革突破、优化资源配置,以改革之力探索新机制、闯出新路子,全面开创区镇联动发展新局面。

1.加强规划建设整合。坚持把规划对接作为区镇联动发展各项工作的先导,合理布局城市功能载体。依托开发区规管系统,结合周市镇实际需求,建立区镇一体规划管理信息系统,年内实现区镇规管系统合并统一、资源共享。

2.加强产业项目融入。积极建立招商信息交流共享机制、招商项目联合评估机制、招商服务协同推进机制,统一政策、统一标准、统一品牌,推进区镇联合招商。目前,已有4个项目将成为区镇联动发展战略的首批入驻项目。

3.加强资源要素统筹。按照产业发展、空间布局、资源利用“三位一体”要求,在更大范围、高更层次统筹利用各类发展要素,重点在土地资源整合、资本合作运营、公共资源统筹方面谋求突破。修编土地利用规划,建立健全投融资体系,逐步统筹各项社会事业。

4.加强队伍共育共建。围绕规建整合、项目推进、资源统筹、行政服务集成以及公共服务共享等工作模块,积极推进优秀人才对调交流锻炼,保证各项联动项目和工作有人跟进,促进区镇干部人才之间的彼此适应、共同提高。目前,已启动产业招商、规划建设方面的干部人才交流,10月底前完成各领域的干部交流。

5.加强行政服务集成。加快完善开发区体制机制改革,建立更加明晰的部门职责体系,结合区镇联动发展需求,在规范机构设置、人员使用和分配、提高发展内生活力上努力实现新的突破。重点在项目审批上加大服务力度,充分利用商务部授予国家级开发区更大审批权限的有利条件,带动周市镇加快大项目审批进度,加速优质项目落地。

6.加强公共服务共享。在社会管理服务等重点领域环节积极探索,先行先试,重点以“动迁农民市民化工程”、“外来建设者融入工程”和“公共服务均等化工程”三大工程三年行动计划为抓手,统筹推进科教文卫等各项事业发展,促进社会建设的全域均衡化。

花桥经济开发区——

建设更具竞争力产业园区

今年下半年,花桥经济开发区将认真贯彻落实本次会议精神,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进一步强化改革意识和创新意识,提升干部队伍的精气神,促进产业加快转型升级,确保完成全年各项目标任务。

1.抓好“三大对接”,实现产业层次更高。始终坚持建设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目标不动摇,瞄准重点区域,加快产业链高端环节和关键环节项目集聚,推进产业发展从“量”的扩张向“质”的提升转变。一是对接好上海自贸区。重点突破一批高端金融BPO企业和金融KPO企业,确保年内引进规模型服务外包企业15家以上。二是对接好虹桥商务区。抓住虹桥商务区跨国总部陆续投运的机遇,承接上下游项目集聚溢出。三是对接好台湾地区。加快海峡两岸商贸示范区、两岸青年创业园等重点产业载体建设,加速台资金融企业、贸易企业集聚。

2.突出“三大重点”,实现产出规模更大。强化“项目是生命线,好项目落地产出更是生命线”的理念,关注项目单位面积的投入产出和税收效益,确保全年主导产业实现服务业增加值96亿元。一是突出龙头项目落地。增强“靠大联大”意识,瞄准细分产业市场的龙头型项目和关键项目,抓好产出型、成熟型项目存量转移入区和增量落地,提升新增企业贡献额。二是突出既有项目提升。做好既有企业的跟踪服务,扶持重点纳税大户、成长较快企业、新投运企业加快业务拓展和品牌提升。三是突出中型项目集聚。加快引进销售公司、文化创意和商贸流通等落户快、产出快的项目,提升产业载体利用率和产出率。

3.落实“三大举措”,实现发展环境更优。一是推进区域发展再升级。深入推进区镇联动发展“六项工程”,力争将陆家的优质服务业项目纳入第二批现代服务业试点,进一步提高区域经济发展综合竞争力。二是推进行政服务再升级。加快推进区域内现有行政服务资源整合,进一步简化行政审批流程,促进项目早落地、早投运。三是推进政策引导再升级。深化现代服务业综合试点,力争包装申报项目30个以上,扶持一批具有竞争优势的创新型项目加快发展。

锦溪镇——

生态为本增创发展优势

今年下半年,锦溪镇将从区镇联动发展大局出发,主动融入旅游度假区建设,改革创新提速转型步伐,生态为本增创发展优势,奋力谱写美丽锦溪建设新篇章。

1.生态为本,彰显水乡灵秀底色。切实增强生态自觉,深入推进“四退”工作,推动“生态为本”理念升华为全镇干部群众的价值认同和自觉追求,真正把生态人文优势转化为发展竞争优势,在经济建设与生态建设协调推进中彰显锦溪景美、水美、田美、人更美的生态画卷。“退二进三”,使城镇更像城镇。加快二产向工业区集中,提高土地集约节约利用水平。“退二还一”,使农村更像农村。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生态环境,保持自然、清静的农村风貌。“退塘还田”,使田园更像田园。优化土地资源配置,提升农田生态品质,充分展现“鱼米之乡”土地丰饶、作物丰产的田园特色。“退渔还水”,使水乡更像水乡。打造锦溪野生水产品牌,确保水清、水洁、水活、水生态。

2.创新为要,增创转型发展特色。坚定不移推动转型升级,着力通过理念创新、路径创新、载体创新、机制创新,不断提升经济发展效率、效能、效益、效果。自戴“紧箍咒”,着力提升发展质量。按照“控制总量、优化增量、盘活存量、提高质量”的总体要求,坚持严格的环保准入制度,推进产业转型升级。依托新载体,加快提速转型步伐。找准对接昆山试验区建设的切入点,吸引一批“高大上”服务业项目进驻。丰富新内涵,持续提高旅游品质。深化区镇联动发展实践,构建古镇旅游、休闲旅游和生态旅游并重的新格局。

3.百姓为根,坚守“鱼米之乡”本色。牢固树立以民为本、服务为先理念,凝心聚力、真抓实干,以加快发展的实际成效取信于民。构建宜居家园。坚持因地制宜、量力而行,合理安排动迁区域和动迁总量,全面推进美丽村庄建设。拓展富民渠道。稳步推行农业新型合作化经营模式,把优质资源作为强村公司发展载体,确保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村级总收入分别增长10%、12%。增进民生福祉。把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落在实处,让人民群众更满意。

相关热词搜索:昆山之路

上一篇:上海自贸区首款游戏主机获批 系微软公司主机
下一篇:昆山市79家大型超市图书区、书店开设“未成年人读物”专区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