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山台协微创基地 | 昆山台协产学合作中心

修志问道 以启未来
2016-11-28 10:01:04   来源:昆山日报    点击:

地方志是记载地方文化根脉的重要文化典籍,是我国特有的历史记忆。

地方志是记载地方文化根脉的重要文化典籍,是我国特有的历史记忆。昆山编纂地方志最早可追溯到宋代,之后历代都曾纂修,至民国共编纂过22部,历经沧桑而幸存下来的12部“国之重宝”是前人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和历史见证。然自民国后,昆山有七十多年未修志,直到1986年成立昆山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开始编纂首轮社会主义新方志——《昆山县志》

至今,昆山地方志事业已经走过整整三十个年头。三十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各界支持下,昆山地方志工作者以开拓进取的精神,笔耕不辍,砥砺前行,全市共编纂出版各类志书、年鉴、地情书109部,使地方志工作从编纂一本志书,发展到志书、年鉴、地情书、旧志整理、地情资源开发利用等多元发展的地方志事业,为昆山的文化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近年来,市地方志办公室先后荣获“全省方志先进集体” “苏州市地方志系统先进集体”和“苏州市二轮修志先进集体” 等称号。

两轮市(县)志率先完成

一卷新书在,千秋旧事存。《昆山县志》编纂工作始于1986年秋,上限不定,下限至1987年,历时三载,数易其稿,全志136.9万字,于1990年正式出版。编纂过程中,有68个县属部门、20个乡(镇)相继组建了编志小组和史料征集小组,建立了一支有300多人参与的修志队伍。三年时间一气呵成,在省内传颂着“北有铜山,南有昆山”的修志精神,这部体例完整、资料翔实、文风端正的社会主义新方志,不失为昆山文化建设史上的一项重大成果。2006年,昆山第二轮地方志续修工作启动,经过辛勤耕耘,《昆山市志(1981~2010)》于2013年正式出版,该志共180万字,完整记录了改革开放30年间 “昆山之路”的发展历程,特别是1989年昆山撤县设市以来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方面的大变革、大发展、大变化,体现时代特征和地方特色,于2016年获评“苏州市二轮修志优秀志书”。

《昆山年鉴》常编常新

首部《昆山年鉴(1988~1993)》,由1995年正式出版,也走过了20个年头,至今年累计出版发行整整20部,积累文字资料达1458万字,先后获得中国地方志年鉴评比综合类一等奖、全国年鉴编纂出版质量评比综合一等奖等多个奖项,为昆山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史料和有益的参考。年鉴编纂贵在常编常新,2012年起,市地方志办公室全面负责《昆山年鉴》的编纂工作,开展广泛调研,学习借鉴优秀年鉴的经验做法,积极征求各单位意见建议,从而对年鉴篇目、结构进行了调整和创新。2012年起,年鉴封面采用仿古设计,选用历史上的昆山名画作封面,传承昆山的历史文化底藴。2013年起,年鉴正文部分由单色印刷改为双色印刷,版式更鲜明和生动。今年11月,《昆山年鉴(2016)》出版,该卷年鉴继续优化纲目,增设“社会民生”“经济产业园区”“信息业”等类目,更加突显时代特点、年度特色和民生热点。

区镇志、部门志成果丰硕

在两轮市(县)志修编的同时,各区镇志、部门志也同步部署,有序编修。二轮修志工作中,全市累计出版《花桥镇志(1995~2006)》《陆家镇志(1988~2006)》《昆山市人事志》《昆山市教育志(1988~2007)》《昆山市公安志》等区镇志、部门志28部,在全省处于领先地位。此外,市地方志办公室积极配合并参与由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办公室启动的中国名镇志文化工程,切实抓好昆山片区名镇志申报和编纂工作。今年5月,《中国名镇志丛书·周庄镇志》正式出版,并作为首批名镇志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会首发。千灯、巴城两部名镇志也于今年11月通过省级验收。

地情资源开发富有特色

市地方志办公室启动了一系列地情丛书的筹划、编纂工作。陆续出版了《昆山市自然村变迁图志》八卷、《昆山历代艺文志》《汶川特大地震昆山市援建图志》《台商在昆山》《昆山市村委会撤并调整实录》等多部地情文化书籍。近年来,市地方志办公室通过媒体面向社会征集地情研究课题,获得积极响应。2016年,由市地方志办公室组织编纂的“昆山市地情文化丛书”——《沃土兰蕙——元明时期的昆山与昆曲》《昆山方言常用词语集成》相继出版,受到好评。

旧志整理进展顺利

1987年,在一轮地方志编纂过程中,于苏州图书馆发现清代康熙年间编纂的《昆山县志稿》手稿,经过整理点校,于1994年出版《康熙昆山县志稿》。二轮修志期间,市地方志办公室先后整理、出版了《昆山宋元三志》(合刊本)、《嘉靖昆山县志》《万历昆山县志》《弘治昆山县志》《昆新两县续修合志》《昆新两县续补合志》等多部旧志。

相关热词搜索:修志问道 以启未来

上一篇:《昆山八景》《昆山话题》顺利出版,传统文化保护再添力作
下一篇:昆山周庄-走出旅游与产业叠加发展新模式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