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山台协微创基地 | 昆山台协产学合作中心

李克强上任1年足迹里的经济学:几乎全考察小微企业
2014-03-06 15:41:17   来源:潇湘晨报    点击:

2010年,英国政经杂志《经济学人》推出一项评估中国GDP增长量的指标,名字叫做“克强指数”。

2013年,外资机构巴克莱资本公司提出新的概念“克强经济学”,用以指称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为中国制定的经济增长计划。

总理名字发展成一项经济学,这在中国还是第一次。

从2013年3月15日当选国务院总理至今,李克强施政即将满一年。作为经济学博士,李克强一年时间内的“经济路线”都到了哪些地方?也许,总理这一年的基层考察线路,就是对“克强经济学”的最好注解。

考察小城镇

他眼里的农业问题,不再只是如何增收

2013年3月27日,上任国务院总理后的第13天,李克强抵达考察的第一站:江苏江阴市新桥镇。

新桥镇地处苏南,人口6万。据《江阴日报》披露的消息,在新桥镇规划馆,新桥镇方面向李克强汇报了当地对“苏南模式”反思的成果:“三集中”建设。

所谓“三集中”,是指农业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工业企业向工业园区集中、农民居住向镇区集中。这是新桥镇推行多年的政策。受这一政策的影响,截至目前,全镇90%以上农田实现规模经营,80%以上的农民成为产业工人。

此前的3月17日,李克强在人大记者会上阐述了他的“新型城镇化”观点:新型城镇化必须和农业现代化相辅相成。

离开新桥镇次日,李克强又来到了不远的常熟市古里镇,他去了一个叫“田娘农场”的地方。

与计划经济时代的农场不同,田娘农场已经是一家企业。

田娘农场全名常熟市田娘农场有限公司,由种粮大户高健浩于2002年5月创立。在与高健浩交谈时,李克强对他说:“地也能产黄金,但是小块地不行,要靠大块。”

考察结束后,新华社的一篇文章说:“李克强总理考察中的讲话释放出重要信号:通过股份合作、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等多种形式发展现代农业是大方向,会对新型城镇化形成有力支撑”。

记者统计,李克强在过去一年时间里考察了十个省、市、自治区,其中至少有5次考察的主题跟农村问题有关,3次明确提到“规模经营”,1次提到农业机械化。除了江苏,还包括:

2013年6月7日,在河北邯郸考察三夏麦收情况。在这次考察中,李克强对农业机械化予以鼓励。

5个月后,在黑龙江再次考察了农业问题。李克强先来到以股份制方式建设和经营的抚远浓桥粮库,随后又去了抚远县前哨农场现代农机发展中心。他鼓励农民根据自身情况大胆尝试多种形式规模经营。

2013年7月,李克强在广西考察农业问题时,也曾提到“规模经营和现代农业发展”。

在华中科技大学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研究员吕德文看来,本届政府关于“三农”的政策已经相当明晰。

吕德文说,与往届政府不同,李克强眼里的农业问题,不再只是之前强调的农民增收问题,还涉及宏观经济结构调整和战略转型,与其说是关心农业问题,不如说是关心城镇化问题。“他对解决农业问题的思路,有明显的市场化改革倾向,如家庭农场这个提法。”

考察企业

他考察的企业几乎全是小微型企业

考察完河北的麦收情况,李克强来到晶龙集团河北邢台工业园区。这是一家主要生产太阳能光伏系列产品的企业,产品很大一部分销往欧美。

就在李克强这次考察前3天,欧盟宣布将从2013年6月6日至8月6日对产自中国的光伏产品征收11.8%的临时反倾销税,更早以前,欧盟贸易委员德古特递交了对中国光伏产品征收平均税率约47%的惩罚性关税提案。

考察期间,李克强表示,除了稳住国际市场,还要启动国内市场。

中国社科院政治学研究所政治制度研究室主任韩旭说,一直以来,中国政府都试图打破过度依赖出口拉动经济增长的局面,但不太容易,特别是2008年以来,这一问题比较尖锐,“这个话题重新提及,说明政府更加重视。”

在这家企业,李克强最关心的问题是是否有裁员。企业负责人告诉他,虽然生产经营有困难,但没有停工,没有裁员。

2013年,全国高校毕业生近700万人,为历年最多。10月21日,李克强在中国工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脱稿作经济形势报告。一个多小时的报告,被电视台实况录像后上传至网络,并冠名“总理公开课”。

在这次“公开课”上,李克强强调“我们之所以要稳增长,说到底就是为了保就业”。

新华社在报道中发出了预警:“经济发展也面临很多困难和严峻挑战,特别是就业压力较大。”

记者根据媒体报道统计,李克强在这一年时间里至少去了8家企业考察,全部为小微型民企或者合资企业,考察中至少3次明确提到就业问题,2次明确提到“内需”。

韩旭认为,从上届政府后半段开始,小微企业就得到重视。政府重视小微企业,是想更多地通过它们解决就业,这些企业在不同行业表现不同,有的更灵活,有的更具创造力。

研究放权

至少在三次考察中提到“简政放权”

就业艰难,创业同样不简单。

在“总理公开课”上,李克强讲了一个故事:一个在北京读书的大学生,毕业以后回家,到中部地区一个小县城自主创业,从父母和亲属那里借了20多万元办一家书店,跑了三四个月,盖了几十个公章,总算办下来。好不容易租了店铺,然后就开始被检查了。有执法人员进去看,说玻璃(1252, 17.00, 1.38%)颜色不对,照到街面上光污染,得改。年轻人说自己没钱了,执法人员摸了几十本书走了。最后,这个大学生实在经不起检查,只好“关门大吉”。

2013年3月18日,全国两会闭幕后第二天,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第一次常务会议,主题就是“研究加快推进机构改革”。

在广西考察期间,李克强去了自治区发改委,仔细询问国家下放的行政审批事项是否放下来了,效果怎样。新华社的报道称:“转变政府职能是释放改革红利,促进经济增长的重大举措。”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陶然认为,民族地区发展是中国经济和社会融合的重要问题,只有简政放权,才能保障政府投入这些地区的资源能够被当地老百姓

合理利用,取得更好收益。

这一年的基层考察中,李克强至少在考察广西壮族自治区发改委、考察大连时出席达沃斯论坛、考察天津时到访大营门工商所三次正式提到“简政放权”。另外,在新一届政府履职以来,李克强已主持召开39次国务院常务会议,其中跟简政放权有关的会议有10次。

本届政府成立之初,国务院各部门的行政审批事项1700余项。李克强承诺,至少要取消和下放其中的1/3,即567项。2013年,新一届政府总共三次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共计221项;2014年2月15日,国务院再次取消和下放64项行政审批项目和18个子项。本届政府的开局之年,就已经完成了50%的任务。

最显著表现是自由贸易试验区的设立。2013年3月底,李克强在上海考察期间鼓励支持上海积极探索,建一个自由贸易试验区。三个多月后的7月3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了《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

2013年12月27日,李克强在天津滨海新区考察时提出,“希望天津积极探索促进投资和服务贸易便利化综合改革试验。”

走中西部

“平衡发展最大回旋余地在中西部”

李克强考察的第五站是甘肃。2013年8月17日,他先去了岷县地震灾区,接着考察了兰渝铁路木寨岭隧道工地。

兰渝铁路是连接我国西北与西南的重要铁路干线,建成后,重庆与兰州的铁路运输距离将大幅缩短。

在李克强主政辽宁期间,铁路货运量曾是他分析辽宁经济状况的一个重要指标,英国《经济学人》杂志将这一指标列入“克强指数”三大内容之一。

8月19日,李克强在兰州主持召开促进西部发展和扶贫工作座谈会,与会人员包括甘肃、内蒙古、云南、四川、青海的政府主要负责人。李克强表示:“把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作为主战场,国家给予资金和政策支持。”

2014年1月26日,李克强前往陕西,考察秦巴山片区扶贫工作。此前一天,新华社发布了《关于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意见》。《意见》指出,“针对制约贫困地区发展的瓶颈,以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为主战场,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突出重点,注重实效。”

秦巴山片区,正是我国涉及省份最多、国土面积最大、内部发展差距最大的一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

陶然分析称,中国既往的扶贫思路需要调整,集中连片治理贫困是一个方法,但需要参与式扶贫,关键要解决他们在城市的永久定居与公共服务问题,让贫困地

区人口减少,并进行适当的集中居住与集中提供服务。

新华社的报道显示,李克强还去了商洛市镇安县云盖寺镇、安康市旬阳县小河镇考察。

小河镇金坡村村支书李传学介绍,李克强看到有村民住的是土坯房,就问村民们愿不愿意搬。李传学回答说愿意,但是没有政策。

李克强考察结束后,旬阳县委书记、县长及多个县政府组成部门负责人频繁前往金坡村考察,移民搬迁被提上议程。李传学预计,今年下半年可以搬进新房。

陪同李克强考察农村和扶贫人员中,包括了央行行长和银监会主席。华中科技大学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研究员吕德文关注到了这个现象,他说,已有多地在探索土地金融问题。

在陶然看来,未来金融改革应向农村拓展,而且应逐步允许土地买卖和抵押,需要建立城乡一体的土地市场。

《关于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意见》强调要“充分发挥政策性金融的导向作用,支持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和主导产业发展”。这正与李克强在兰州座谈会上所阐述的“我国经济结构不合理,突出表现在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而发展最大的回旋余地在中西部”一脉相承。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图解:2014年经济棋局如何落子
下一篇:解读总理工作报告背后的八大创业商机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