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山台协微创基地 | 昆山台协产学合作中心

让“技术盆景”长成“产业风景”
2019-01-13 16:39:00   来源:昆山日报    点击:

让“技术盆景”长成“产业风景”

2018年,我市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535家,占全省的6%、苏州的23%。截至目前,全市高新技术企业达1211家,继续保持领先。

高新技术企业数量“井喷”,勾勒出产业发展的“高新版图”。探究培育和壮大高新技术企业集群的“秘籍”,昆山加快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创新综合生态体系,加速形成了高新技术企业蓬勃发展、创新成果密集涌现的生动局面。

施“良策”练“绝技”

高新技术企业认定通过率达85.2%

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高新技术产业尤其如此。去年初,我市启动高新技术企业“树标提质”工程,指导现有高新技术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和经营管理水平。同时,科技部门对需要重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基本符合申报条件的企业、有意愿申报但条件不够的企业等不同类型企业群体,分类建立专家指导团,“一对一”进行精确“把脉”。

“昆山的申报企业无论从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有了很大提升。”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我市对高新技术企业不再只看数量“成绩单”,而是更加注重对申报企业的服务和辅导,把企业“扶上马、送一程”,不断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创新短板渐渐被“补长”。

2018年以来,我市科技部门充分梳理“到期高企、新申报高企、高企培育”三张清单,企业申报数量较上年增长37%,创历史新高,达到628家;通过点面结合实施精准培训,提升申报质量,组织6场专题宣讲会、2场专家一对一辅导会、10场“小班”培训会,参加培训人数460人,高企认定通过率达85.2%。

“昆山的申报企业根据政策和市场需求,持续推动技术改造,注重提升内在竞争力,只有这样才能在市场上走得更高更远。”据介绍,2018年以来,我市积极调整高企奖励政策,共兑现高企奖励、高企培育入库和出库补助3260万元,高企已成为企业申报“热点”。

有“块头”亮“肌肉”

432家高新技术企业产值超亿元

1211家高新技术企业中销售收入超亿元的有432家,占总数的35.7%;研发投入达136.3亿元,占企业销售收入的4.5%……通过加大培育和扶持力度,我市高新技术企业已从当年的“雏鹰”成长为一只只“雄鹰”,并呈现出“集群翱翔”态势。

在庞大的高企队伍中,丘钛微电子占据一席。作为国内领先的智能视觉系统企业,丘钛微电子的摄像头、指纹识别模组出货量和销售额均跨进行业前三甲。二期厂房全面建成后,摄像头、指纹识别模组产能将分别达4500万颗/月、2500万颗/月,年产值将至200亿元。在昆山的创新版图上,一个企业的快速增长,折射出一个群体的良好发展态势。

在江苏省2018年第四批认定高新技术企业名单当中,我市有76家企业入围。2018年,昆山获得认定公示高新技术企业535家,占全省的6%、苏州的23%。这些高新技术企业有“块头”亮“肌肉”,既有掌握核心技术、投资体量大、牵引力强的重大项目,也有一批产品质量高、市场占有率高、品牌知名度高的“小巨人”企业。

“推动产业迈向创新链、价值链、市场链高端,既需要大企业、大项目引领和拉动,也需要船坚体固、动力十足的高新技术企业集群加以支撑。”据介绍,我市高新技术企业主要集中在电子信息、先进制造与自动化和新材料领域,分别有259家、551家、239家。“全新的产业布局,带来全新的发展前景。”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将持续推动创新资源、政策、服务向企业集聚,着力打通从科技强到产业强的通道,加快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的根本转变。

布“棋局”落“棋子”

高新技术产业占规上工业比重达48%

从“单点突破”向“集群发展”,昆山及时切换创新引擎,高新产业“健步前行”。2018年数据显示,光电、半导体、智能制造、小核酸及生物医药等高端产业实现产值2023亿元,增长18%;高新技术产业、新兴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比重分别达48%、47.5%,提高2个和1.2个百分点。值得一提的是,高新技术企业牵引作用明显。

走进昆山科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给人的感觉就是规模不大、人数也不多。然而就是这家不起眼的“小不点”,却是国内医疗器械和3C产品领域的翘楚。科森科技公司快速发展靠的是创新,也得益于我市实施“小升高”计划,促进一批中小企业成长为高新技术企业。

随着创新成果迅速“发酵”,越来越多“技术盆景”生长成为“产业风景”。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推动产业科创中心建设,要强化全产业链培育发展,加快推动产业链、创新链“双向融合”,高新技术企业应当成为主力军和生力军。据介绍,目前,全市三分之二的发明专利、三分之一的科创人才、三分之一的研发机构都出自高企。

“迎风而上,闻鼓而进。”随着产业科创中心建设加快推进,企业积极抢抓机遇,赢得发展的主动权:龙头企业进一步巩固行业地位,提升市场份额,在拓展国内国际市场上有新作为;中小企业坚定走“专精特新”道路,力争成为细分领域的单打冠军、隐形冠军;科技成长型企业要紧盯前沿科技,力争成为潜在价值巨大的“独角兽”企业。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光电产业“旗舰”破浪远航
下一篇:高新区“腾笼换凤”力促“产业上楼”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