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山台协微创基地 | 昆山台协产学合作中心

中秋月圆 昆曲回家
2017-10-08 10:01:00   来源:昆山日报    点击:

大师传承版《牡丹亭》献演昆山 全国八大院团共襄盛会

在中秋月圆之夜,昆曲“回家”了!10月4日中秋佳节之际,一场空前的昆曲盛事——大师传承版《牡丹亭》在昆山当代昆剧院剧场拉开帷幕。国家文化部艺术司副司长吕育中、中国戏剧家协会分党组书记季国平、中国戏剧家协会秘书长崔伟,江苏省演艺集团董事长郑泽云、总经理柯军,昆山市委常委、宣传部长许玉连,以及省文化厅、苏州市文广新局有关领导,全国各昆剧院(团)负责人等嘉宾出席活动并观看了首场演出。

“昆曲回家”活动由江苏省演艺集团指导,昆山市委、市政府主办,昆山市委宣传部、市文广新局承办。大师传承版《牡丹亭》分上、下本各四场,共计八场,分别于10月4日至7日、12日至15日两个时间段在昆山当代昆剧院剧场上演。“昆曲回家”集结了江苏省演艺集团昆剧院、上海昆剧团、江苏省苏州昆剧院、浙江昆剧团、北方昆曲剧院、湖南省昆剧团、浙江永嘉昆剧团、昆山当代昆剧院等8大院团55位艺术家,更有北京、香港、台湾等地京昆表演团体选派的艺术家相继来昆献演。55位昆曲艺术家中,最年长者为82岁高龄的柳继雁,最年轻者为25岁的刘煜。有26位“杜丽娘”、11位“柳梦梅”、6位“春香”、4位“判官”、4位“陈最良”、2位“杜母”。其中有19人21次摘得中国戏剧最高奖梅花奖,整台大戏充分彰显此次“昆曲回家”的独特魅力,张继青、蔡正仁、邓宛霞、王芳、李鸿良等著名昆剧表演艺术家参加了首场演出。

这是个值得记录的时刻,发源于昆山的昆曲,在昆山当代昆剧院成立两周年的中秋之夜“回家”团聚了。与此同时,昆山第一个昆曲剧场也正式开门迎客。近600年前,“百戏之祖”昆曲发源于昆山;600年后,昆曲重归故里绽放异彩。2015年,昆山当代昆剧院宣告成立,不仅填补了昆曲故乡没有专业昆剧表演团体的空白,而且标志着昆曲故乡在复兴“昆曲之路”上迈出了具有历史意义的步伐。昆曲剧场以中国红为主基调,融入昆曲经典元素,设计贴合昆曲美学,400个座位更适合近距离观赏舞台表演的一招一式,可以说是座座接近舞台,曲曲清晰入耳,式式历历在目,成为昆山一张闪亮的城市文化名片。

昆曲的生命力源于传承与创新。近年来,昆山市委、市政府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对戏曲传承发展工作的要求,以高度的文化自觉,致力于推动昆曲的保护传承与创新,古老的昆曲在昆山薪火相传,先后建成了昆曲博物馆、周庄古戏台、顾坚纪念馆等昆剧文化设施,成立了昆剧小梅花艺术团、昆曲研究会、玉峰曲社、戏曲联谊会等一批文艺团体。同时,昆山注重昆曲艺术的活态传承,连续多年组织昆曲回故乡——高雅艺术“四进”活动,并利用昆山文化艺术中心、古镇古戏台、昆玉堂、杨守松工作室、俞玖林工作室等平台,网上线下长期进行昆曲艺术表演和展示活动,支持巴城镇倾心打造“昆曲小镇”,引进实景版《牡丹亭》,启动排演昆剧新剧目,让昆曲在故乡焕发出新的光彩,释放出蓬勃的生命力。昆曲故里也先后走出柯军、李鸿良、俞玖林、顾卫英、周雪峰等一大批中青年昆曲表演艺术家。

昆曲姓昆,根在昆山。昆山市文化界听取各方建议,统一共识,提出“昆曲回家”概念,从而盛邀海内外昆曲艺术家回到“故乡”,共忆600年“乡情”。应运而生的大师传承版《牡丹亭》,八大院团共襄盛会,名家之多、地域之广、场次之丰,在昆山本地文化史乃至国内昆曲史上都将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相关热词搜索:月圆 昆曲

上一篇:昆台青年中秋共话文创活动举行
下一篇:全国综合实力千强镇前100名同时发布,玉山镇位列千强镇第一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