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山台协微创基地 | 昆山台协产学合作中心

昆山高新区:搭载“创新引擎”再出发
2015-10-23 11:52:14   来源:昆山日报    点击:

过去五年,昆山高新区引领了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布局,构筑了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的高地,构建了科技新城的城市形态,形成了特色鲜明的发展优势。

五年,或许只是弹指一挥间,但对于昆山高新区来讲,却显得弥足珍贵。

过去五年,昆山高新区引领了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布局,构筑了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的高地,构建了科技新城的城市形态,形成了特色鲜明的发展优势。可以说,高新区迈出的每一步,都透露出创新创业的激情。

转型路上,昆山高新区搭载“创新引擎”,动力澎湃:入围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8+1阵营”,国家高新区综合排名上升10位,企业上缴税额增长率全国第一,可持续发展能力全国第五。

创新路上“再出发”,昆山高新区整装以待,全力打造开放型经济、创新型经济升级版,昆山高新区指日可待。

回首——

创新成为“二次创业”原动力

五年前的金秋,昆山捧回一块高新技术产业领域的“国字号”金字招牌——昆山高新区获批全国县级市首家国家级高新区。

从此时开始,一个区域性创新生态体系正在形成,处处凸显“高新”气质:建设“一流高科技园区”,加快推进“二次创业”,?下转A3版  ?上接A1版 推动向人才和创新驱动、知识和智慧经济、科技和生态新城的“三个转变”,打造产业、科技、人才、金融“四大高地”,构建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建设“五位一体”协调发展格局。

对于国家级高新区来说,创新是与生俱来的原动力。而在昆山高新区,“创新”不仅仅是一句口号,而是一个实实在在的行动。“科技和创新是高新区的性质和特征,必须舞动天下资源,集合各种手段,把我们的创新优势继续保持下去,把我们的创新能力快速提升上去,形成创新发展的强大态势。”市委常委,昆山高新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黄健如是说。

运筹帷幄之时,调兵遣将已然开始。结合发展现状基础和创新发展目标定位,高新区贯彻“错位发展、功能互补”理念,规划建设阳澄湖科技园、新城北产业园、吴淞江产业园“三大板块”,各自形成“科技创新引领、新兴产业集聚、产业转型升级”特色优势。

独木难成林,一枝不是春。昆山高新区紧盯国际先进产业的发展方向,重点引进国际前沿的技术成果转化项目,大力培育具有竞争优势和发展前景的高新技术产业。现在,已形成机器人装备制造产业、小核酸及生物医药、汽车及零部件、新型电子信息产业、模具产业、新能源产业等六大制造业支柱产业,科技服务业、商贸业和生产性服务业等三大服务业的“6+3”产业集群。

创新是发展的新引擎,只有让“科技之花”结出“产业之果”,创新优势才能转化为竞争优势、发展优势,一批“锁在柜子里的科研成果”得以释放:新型电子信息产业拥有国内首条OLED生产线;模具产业销售额占全国市场规模的1/9;小核酸及生物医药产业打造了国内最强的小核酸生物技术创新链、小核酸生物技术制造产业链以及相应的生物医药产业服务体系……

创新,澎湃激荡,成为高新区 “二次创业”的原动力。五年来,走出181家高新技术企业、316家研发机构,获批国家“863”、科技支撑、重大专项等各级各类科技项目500多项,专利申请3.15万件、授权1.6万件,全社会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3.2%。

探路——

产业链上发生“链式化合反应”

短短五年,高新区为何能成为昆山创新体系建设的中坚力量,形成特色鲜明的创新发展优势?昆山高新区相关负责人说:“以前我们提出,发展一个产业,吸引一批领军人物;通过实践,我们调整了思路,现在提出,吸引一个领军人才,带动发展一个产业。”

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完善资金链、服务链,这样的“链式化合反应”从一开始就发生着。

以小核酸产业为例,昆山高新区初步探索了一条以点带面、突破发展的生物医药产业发展之路,形成了“做核酸,到昆山”的品牌。预计到2020年,昆山小核酸及生物医药产业将实现“百家企业、百亿产值”的“双百目标”。回首当年,身为国家“863”项目主持人的北大教授梁子才,刚到昆山创办瑞博生物时,小核酸产业还是一片“荒田”。

机器人产业发展亦是如此。8名“千人计划”人才引力十足,意大利柯马、德国徕斯、台湾高晟、瑞泰智能、吉阳自动化、华恒焊接、穿山甲机器人等50多个国内外高端机器人项目汇聚高新区,去年机器人及精密装备制造产值达300亿元。由此,引进一名领军人才、组建一支创新团队、孵化一个科技项目、兴办一家高新企业、带动一个新兴产业,高新区的链式发展路径清晰可见。

当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正被打造成推动中国经济继续前行的“双引擎”之一,昆山高新区不断完善创业创新硬件体系,从创业创新政策、创业服务平台、创业孵化载体、创业融资支撑等方面入手,努力打造昆山最具吸引力的梦想起源地。“激活万众创新的活力,科技创新是新引擎,高端人才是源头活水。通过招才引智,恰恰是为每一棵创业‘幼苗’输血造血,让它们快速‘抽枝散叶’。”昆山高新区相关负责人表示。五年来,新增国家“千人计划”人才34名、省市“双创”人才(团队)近130个,每万名劳动力中高技能人才超410名。

“筑巢引来金凤凰”是一句招商引资时代就引用得较多的套话,但在充满自信的昆山高新区,一只只“金凤凰”正从这块人才创业的沃土不断展翅腾飞;而伴随着人才的不断聚集,这座在时代浪潮中锐意前行的科技新城,已然起航,正以全新的建设与发展模式,成为建设国家级高新区的典范与领航者。

展望——

站在“风口”整装再出发

既要醒得早,更要起得早。昆山高新区借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之东风,紧紧把握世界新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机遇,整合利用国内外创新资源,加快融入全球创新网络,站在科技创新的潮头搏浪击水,成为参与全球创新竞争的一支重要力量。

“创新不能闭门造车,统筹科技资源为我所用,才能实现更高水平的自主创新。” 今年5月,市委、市政府下发《昆山市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推进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的实施意见》,明确把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作为转型升级创新发展的重大机遇,形成全市科技创新一体化发展格局。

资源再统筹,“熟地”精耕亦创新。“把握建设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昆山深化两岸产业合作试验区‘三大机遇’优势叠加,全力打造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主阵地。”黄健表示,昆山高新区不是单一的创新孵化器、加速器,也不是孤立的产业制造生产基地,而是一个有机的系统,既有以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为核心的核心区,也有因产业供求与互动连接而形成的多个园区群,“一区多园”正是由“点”到“面”协调互动的最佳形式。
创新,不是一个新概念、新词汇,但它的内涵却历久弥新。这样的特性,注定了创新是一个持续不断的淬炼过程。“我们要能够容忍失败,能够耐得住寂寞,冲破体制机制藩篱,创新创造的活力才能得以充分涌现、竞相迸发。”审视新常态,黄健表示,在发展战略上,全面体现“四个渗透”,即在工业区渗透商贸服务、在居住区渗透智慧服务、在商贸区渗透文化服务、在农业区渗透旅游休闲服务,从传统园区建设加快向科技新城建设转变,实现产城融合发展。

路虽远,行将必至;事虽难,做将必成。展望未来及“十三五”发展,昆山高新区将始终贯穿“改革发展”主线条,突出“转型升级”主旋律,把握“创新创业”主基调,坚持特色发展、跨越发展、争先进位,抢抓上海自贸区及科创中心、昆山深化两岸产业合作试验区、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三大机遇”,形成改革、开放、创新“三大格局”,全力打造开放型经济、创新型经济升级版,早日建设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现代科技生态新城和高端开放的创新经济体,勇当“昆山之路”从头越排头兵。

使命如山,重任在肩。年轻而富有活力的昆山高新区站在创新“风口”,以博大的胸怀拥抱下一个五年。

相关热词搜索:昆山 高新区 引擎

上一篇:以“新”促“创”提升区域“创业力”
下一篇:昆山微铁克开发区开业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