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山台协微创基地 | 昆山台协产学合作中心

腾笼换鸟,思路一变天地宽—昆山转型升级创新发展年终盘点系列报道之三
2015-12-21 17:37:37   来源:昆山日报    点击:

先登顶的人总是率先经受巅峰体验下的挑战。经过多年的快速奔跑,昆山体会到土地锐减、环境污染、生产成本攀升等“成长的烦恼”。

先登顶的人总是率先经受巅峰体验下的挑战。经过多年的快速奔跑,昆山体会到土地锐减、环境污染、生产成本攀升等“成长的烦恼”。

在爬坡过坎的关键时期,昆山建立“腾笼换鸟”的长效工作机制:通过依法停产关闭、搬迁转移、兼并重组、盘活调整等多种途径,有计划、有步骤地淘汰高污染、高能耗、高安全风险、低产出效益的“三高一低”企业,为产业结构调整腾出用地、能耗、环境容量等空间。

今年以来,淘汰“三高一低”企业151家,腾出土地5198亩,盘活存量用地4801.9亩。更重要的是,腾笼换鸟,改变了“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的粗放型经济发展方式,取而代之的是“吃得少、产蛋多、飞得远”的新型经济增长模式。

腾笼换鸟、点土成金,“零增长”倒逼产业转型

推动转型升级创新发展,建设用地规模零增长“首当其冲”。

然而,用地“零增长”,不代表项目不长。昆山将土地的盘活利用量化为具体指标数据:“每年盘活利用存量建设用地6000亩以上,到2020年,腾出发展空间15000亩。”

腾笼换鸟,鸟更壮。四年前,台湾六方集团投资设立德朋电子(昆山)有限公司,注册资金100万美元。去年,德朋收购昆山旺盛制衣有限公司闲置了三年的厂房,注册资金增至1000万美元,总投资增至2392万美元,计划年内新建2万平方米厂房,新增各类自动组装机、冲床等设备5000万元,今年销售预计将突破5亿元。

“腾笼换鸟”,“笼”是“腾”出来的,不是“增”出来的。在昆山立益纺织有限公司的土地上,挤进了一家“集配号”餐饮电商产业园区。“用地没有增加,但亩均产出直接从零增资至千万元”。“集配号”项目用的全是立益纺织的闲置土地,建成后年总产值有望超过20亿元。

要破解发展瓶颈,必须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施“腾笼换鸟”。我市明确:“在符合产业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规划的前提下,鼓励和引导存量建设用地土地使用权人,通过向政府补缴土地出让金差价方式,对地块进行除住宅或可销售的商业办公项目用地外的自行改造,加快城市更新。”

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以贯之谋发展。以“腾笼换鸟”加快转方式、调结构,将成为昆山的不懈追求:至2020年末,全市建设用地总量不超过2014年,实现建设用地规模“零增长”和“除市政功能设施建设外,实现项目新增建设用地‘零增长’”,就成为土地资源的“底线”。

腾出“笼”、养好“鸟”,既要“容积率”又要“产出率”

虽然雄踞百强县之首多年,但昆山也有短板。以企业而言,“铺天盖地”多、“顶天立地”少,核心竞争力不强,产品附加值不高。

今年10月,由美国财富500强企业通用磨坊和法国优诺酸奶合资设立的优诺乳业有限公司投入运营,一期投资7200万美元,满产后预计销售额15亿元,亩均产出将达到2000多万元。“盘活存量不是目的,盘活是为了引进高端主体,让企业焕发出新的生机,向更有质量效益的项目、更有科技含量的项目倾斜。”在昆山,“容积率”和“产出率”,就是产业腾挪的重要“转点”。

台企转型发展的案例堪称精彩纷呈,从简单生产到创新研发、从一般制造到服务贸易、从加工出口到内外并举、从IT制造到新兴产业,以“腾笼换鸟”之举,重新定义“昆山之路”发展内涵。市转型办公室相关负责人坦陈,产业转移是经济发展规律的必然,不是仅靠感情就可以留得住的,关键是要有新项目来填补。

友达光电在昆山开发区建设大陆首条第6代低温多晶硅(LTPS)液晶面板线,正新橡胶投资1.5亿美元在陆家镇打造了世界一流的轮胎专业测试场……通过淘汰落后产能,扶植现代服务业发展,打造经济新增长点。万达集团投资40亿元,打造昆山档次最高、品牌最多、业态最丰富的城市综合体,万达广场则是由周市四家工厂“退二进三”而来。

下决心改变粗放型增长方式,腾出空间培育“吃得少、产蛋多、飞得远”的好“鸟”,让有限的资源发挥更大的效益:花桥开发区加大总部经济招商力度,加速形成总部集聚优势;张浦镇依托德园这个载体,已形成精密机械、高端食品、总部物流三大主导产业。

产业重构、破茧新生, 破解转型发展“制约之痛”

靠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换取工业增长,靠低成本、低价格、低效益拓展市场空间,经济发展的路子只会越走越窄……昆山早早遇到“制约之痛”和“成长的烦恼”。

禧玛诺公司将从合兴路厂区搬出,迁到更适合其壮大发展的吴淞江区域。3月5日,禧玛诺集团执行常务董事长和田伸司前来考察时表示,禧玛诺新厂区全面建成投产后,年产值将超20亿元,是去年的2倍。与此同时,老厂区也将随着城市的转型升级进程,为开发区打造中央商贸区腾出新空间。

腾笼换鸟以凌厉之势,划出一道为产业结构调整腾出用地、能耗、环境容量等空间的崭新线条。但是,“腾笼”不是“空笼”,而是要悉心研究“新鸟”进笼、“老鸟”去哪的问题。

陆家镇的做法是,合理腾出新空间,不断培育“吃得精、产蛋多、飞得高”的企业。比如,新莱洁净应用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新增60亩用地后,规划建设了二期厂房,推进产能翻一番。事实上,像新莱这样的企业是一批“潜力鸟”,它们的发展需要更大的“笼子”,所以政府竭尽所能为其“扩笼”,扶持它们长得更加强壮。

与此同时,昆山企业积极响应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加快“走出去”步伐。彩华集团在美国投资设厂,经过10年的发展,世界包装有限公司去年实现年产值3亿元。好孩子集团连续并购欧美顶级品牌,在奥地利维也纳、美国波士顿、德国纽伦堡、法国巴黎、荷兰乌特勒支、日本东京、中国香港及中国昆山设立了八大研发中心。

“天育物有时,地生财有限,而人之欲无极。”面对外部经济复苏乏力,内部“爬坡过坎”的关键时期,昆山只有凤凰涅槃,才能浴火重生,“腾笼换鸟”俨然成为推进转型升级创新发展的破题之举。

相关热词搜索:昆山 思路 天地

上一篇:老树开花,花香满园又一春 —昆山转型升级创新发展年终盘点系列报道之二
下一篇:老树开花花满枝 ——昆山转型升级创新发展年终盘点系列评论之二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