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山台协微创基地 | 昆山台协产学合作中心

接轨上海,跑出转型加速度 ——2015上海招商月系列活动综述
2015-12-04 09:36:55   来源:昆山日报    点击:

研究上海、紧盯上海、融入上海,不仅是理念学习、项目承接、机制创新,同时也是锻造自身竞争力的重要契机。 对昆山来说,抢抓机遇,接轨上海,就是要始终紧盯、咬住不放。

“不在上海,就是上海。”这是客商熟知的昆山坐标。

借天时地利人和,昆山风起帆张,接轨上海,收获满满。11月30日,2015上海招商月系列活动打响“收官战”,75个项目联合签约,踏浪而来。苏州市副市长、昆山市委书记徐惠民指出,上海招商月取得的丰硕成果,充分说明了昆山服务上海发展是大势所趋,发挥沿沪优势大有可为。

昆山与上海,一衣带水、地缘相接;昆山与上海,文化一脉、发展一体。在“十二五”收官之年,描绘“十三五”蓝图的重要之年,两个活力涌动的城市,在奔腾的时代大潮中携手,谱写合作共赢的新篇章,让昆山再次站在潮头,扬帆起新程。

理念刷新,面貌一新

初冬的上海,白玉兰青翠碧绿,杜鹃花姹紫嫣红。更令人欣喜的是,昆山在主动适应新常态、全力推进转型升级创新发展中,阔步前行,入沪“淘宝”。

昆山人深知,“昆山之路”历久弥新,理念创新是最鲜明的标记。用创新实现增长动力的转换、用改革补足持续发展的短板、用开放实现更高层次的内外联动……面对新机遇、新挑战,昆山再次提出“融入上海、配套上海、服务上海”,正是为了更好地抓住战略机遇期的时间窗口,实现“惊人一跃”。可以说,接轨上海,依旧是昆山把握机遇、实现升级的必经之路。

昆山和上海的对接与融合,是卫星城和大都市的联通和互补:上海是全国经济中心,昆山是全国县域经济领头羊,在“融入上海、配套上海、服务上海”战略下,昆山制定了一整套“对接计划”:在创新发展方面,重点主攻上海高校及科研院所的产学研合作项目;在现代服务业方面,重点主攻总部经济;在制造业方面,重点主攻高端制造业扩产项目;在旅游产业方面,重点主攻上海迪士尼乐园相关配套项目。

缺什么、不缺什么,要什么、不要什么,引入什么、摒弃什么,昆山做到了“内知家底,外明所需”。过去一个月的时间,“昆山足迹”遍布上海,下转A2版  上接A1版 从浦东到宝山,从虹桥国家会展中心到国际旅游度假区,从迪士尼乐园到机器人产业园,昆山代表团一路风尘仆仆,认真听、仔细看,不停记、不时问、反复议,带着思考与感悟,满载而归。

大目标、大平台、大项目……上海,带给近邻昆山的直接感受,不仅是地域之大,更是谋划发展的大思路、大手笔。“虽然来过很多次,但每次感觉都很新鲜。”代表团成员无不感慨:“上海解放思想有力度、谋划发展有高度,开阔了视野、打开了思路、受到了触动,接轨上海,昆山等不起,也慢不得。”

一路走、一路看,有洽谈、有对接,刷新的不只是理念,招商人的精神面貌也随之焕然一新。

“转”字当头,“新”字先行

潮平岸阔催人进,风劲扬帆正当时。转型升级创新发展的号角犹在耳畔,满载收获的列车,呼啸驶入新的里程。

2015上海招商月系列活动结出累累硕果,共有75个项目签约落户昆山,其中,外资项目18个,投资总额5.5亿美元;内资项目31个,投资总额58.1亿元;产学研合作项目26个,就像一颗颗埋入泥土的希望种子,为昆山转型升级创新发展注入新的强大动力。

如果抛开数字,从具体的项目来看,就会发现更多新鲜的内容:与开发区签约的艾利(中国)有限公司增资项目,主要研究、开发、生产压敏胶及其材料产品、技术服务;签约落户高新区的中节能(南淞湖)机器人产业园投资项目,将建成集研发、试验、教育、示范、展示、交易、生产、销售以及承接项目、投资融资等功能于一体的现代高端机器人产业园。

面对处处藏“宝”的上海大都市,有远见、有眼光、有本领,才能有效选择“溢出”的好东西。“在产学研合作方面,昆山还是一座没有充分挖掘开发的金矿。”认识到这一点,产学研合作如涓涓细流,渗入肌理,与中科院上海高等研究院、复旦大学、同济大学、上海交大等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签署产学研合作项目26个,其中,昆山睿基新能源与中科院上海高等研究院签约,推动太阳能定日跟踪器的研发与产业化;苏州瀚昆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与上海同济大学签约,将致力于楼宇清洁机器人的研发合作。

回顾昆山的发展历程,每一步发展、每一次转型,都离不开上海的溢出、辐射和带动。“专题开展上海招商月活动,是昆山的现实需要,更是转型发展的一个重要突破口和切入方向。”市发改委主任宋德强表示,面对上海在创新、服务、制造、旅游等产业的领先发展,昆山了解自身产业需求,跳出旧框框,打造承接上海溢出效应的新高地。

在转型升级创新发展的路上,昆山“转”字当头,“新”字先行,蹄疾步稳。

始终紧盯,咬住不放

关键之年,需要拿出举措,激发潜在动力,寻求新突破。

2016年是“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昆山将坚持把转方式、调结构作为适应经济新常态的根本之策,全力推进“转型升级创新发展六年行动计划”,科学规划“空间布局、开发边界、五量调节”一张蓝图,努力建好“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昆山深化两岸产业合作试验区”两大平台,做足做实“插柳成荫、老树开花、腾笼换鸟”三篇文章,大力推进转型升级创新发展。

行棋当善弈,落子谋全局。可以说,做足做深做透紧邻上海这篇大文章,既是新形势下推动转型升级创新发展“所需”,更是顺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必需”:

——加快形成昆山试验区与上海自贸区改革创新的正向叠加效应,在对接沟通中找到“契合点”,在互补互动中找到“融合点”,在差异竞争中找到“突破口”,力争把昆山建成上海自贸区率先可复制、可推广经验的先行区;

——进一步加大与上海的互连互通,加快推进11号线延伸、市域轨道快线等领域的对接,着力促进与上海虹桥国家会展中心的全面对接,在整合资源要素、拓展园区功能中“强筋健骨”,力争把昆山建成率先承载上海“溢出效应”的辐射区;

——进一步加大与上海各大高校、各类产业项目对接,加快推动与上海四大中心以及全球科创中心建设特色错位发展,积极承接总部经济、现代物流、电子商务、乡村旅游等优质产业项目溢出,做到“选得准、接得住”;

——进一步强化同城效应,加快承接优质产业、做好高端配套、实现源头创新,着力形成昆山与上海错位发展、配套互补、相辅相成的发展格局,推动昆山产业转型升级创新发展,经济提质增效内涵发展。

研究上海、紧盯上海、融入上海,不仅是理念学习、项目承接、机制创新,同时也是锻造自身竞争力的重要契机。

对昆山来说,抢抓机遇,接轨上海,就是要始终紧盯、咬住不放。

相关热词搜索:招商月 上海 加速度

上一篇:统筹,让城乡发展齐头并进 —“昆山喜获两项第一”深度解读系列报道之三
下一篇:创新力赢得竞争力—昆山蝉联中国大陆最佳县级城市“七连冠”深度解读一

收藏